骨与关节感染一直是伴随人类的险恶而顽固的疾病,几千年来,无数医学家试图征服该类疾病的努力从未停止过,然而直到今天,骨与关节感染仍被骨科医生视为可怕的敌人。有的病人从孩童时得了骨髓炎,到了六七十岁仍在流脓,其顽固程度可想而知。慢性骨髓炎为何如此难治呢?
细菌有多种进攻和防卫机制保证其生成,细菌进攻时应用外毒素、酶、内毒素作为“化学武器”,就像许多捕食者在吃掉猎物前必须杀死它一样细菌也先杀死周围组织,然后再将它当做食物吃掉。细菌的防卫机制是有四条防御线对抗宿主预先程序化的反应,
反应的最外层防卫线是宿主产生的纤维膜和骨性包壳,这些结构可以限制血管、炎症反应、体液和抗生素接近或渗透到细菌;脓腔内氧张力低、营养物质少,且含有坏死组织碎屑、细菌毒素、死亡炎症细胞释放的酶及死骨也有防卫作用;死骨、内植物等异物是细菌的港口,为细菌提供稳定不变的基地,是细菌自卫、繁殖和附着的理想场所;多糖蛋白不仅帮助细菌附着,而且能阻止吞噬细胞、抗体和抗生素的渗透,为细菌提供“贴身”保护。全面认识上述个体化学和机械的攻击及防卫机制后,可以解释为什么慢性骨髓炎是如此顽固的一种疾病。
一旦细菌进入组织,感染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环境,更确切地说,细菌不可怕,只因血运差。如局部血运良好,即使有感染,机体对细菌具有防御功能,炎症也能迅速消退。投入的抗生素也容易达到骨病灶部位而发挥效力。慢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征,就是局部缺乏血运,因此,抗生素不能彻底治疗炎症。
虽然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急性骨髓炎的治疗非常有效,但无论是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对慢性骨髓炎就不那么明显。由于慢性骨髓炎骨组织病灶破坏,坏死,周围组织瘢痕,局部血运缺乏,抗生素不能到达病灶,这是骨髓炎难治的原因。 死骨及死腔的存在是慢性骨髓炎经久不愈的病理基础,机体及抗生素均难以消灭,因此,必须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改善局部血运,才能使抗生素发挥效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