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绝大多数发生在拇指,女性患儿略多。详细的发病机制虽并不清楚,但推测由于胎儿于母体内时,拇指持续处于过度屈曲位,使得掌指关节掌侧纤维鞘管入口处形成狭窄压迫,近端屈肌腱肿大,肌腱难以通过鞘管。患儿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如被动强迫伸直指间关节,会出现“扳机”弹响,小儿哭闹。一般在生后几个月到几年时母亲才注意到,或因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时被医师发现。
对婴幼儿先天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Cambell主张进一步观察。因为许多小儿在6个月以内可以自愈,几乎所有患儿在2年内都能自愈。
1978年,道振等学者报道了一组随访结果,78%的患儿3―4年后获得自愈;不能自愈者5岁前可不作手术治疗,但10年以后出现拇指指间关节伸展受限,则需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确诊为先天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后,可先行鞘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指骨间关节伸直位支具固定。经这些保守疗法后,其症状大多可缓解至消失。当保守疗法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1、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狭窄性腱鞘炎,经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无效者。
2、先天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观察2年以上不能自愈,或经保守疗法无效者。
先天性扳机指
指屈肌腱的滑行在屈肌腱鞘中受到阻挡,出现先天性扳机指,不像成年人狭窄性腱鞘炎,先天性扳机指通常表现为指持续性屈曲畸形,而并非真的“扳机指”。这种病例较少见,在Flatt的统计中仅占2.3%。这种畸形最常见于拇指,25%为双侧性。该病为散发,与遗传无关。典型特征是不伴其他畸形,但有伴发第13号染色体三倍体的报道。Van HeesL也描述该病与黏多糖沉积症有关。
在儿童的扳机指较为常见的是获得性的,虽然Dinham和Megitt研究显示大约25%扳机指在出生时被发现,但在5765个新生儿回顾性研究中并未发现倒一例单纯的先天性扳机拇。这种情况经常在1-2岁才被发现,此时拇指的指间关节相对固定于屈曲位,甚至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拇指的指间关节也不可能完全伸直。
Dellon和Hansen报道,拇指偶尔处于伸直位,有多个手指发病。与成年人不同,异常的咔嚓声或弹响并非患者的主诉。这种畸形须同勾状拇指畸形相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
扳机指病理解剖可见腱鞘狭窄、变厚,偶尔有腱鞘囊肿。在第1个滑车近端可有肌腱内结节。慢性炎症也常见。如果在3岁以前消退或矫正则不会有固定挛缩。症状出现在1岁之内的患者30%自发消退,在6个月到2岁出现症状者12%自行消退。
有数篇文章已强调了先天性扳机指和扳机拇之间的差异。扳机指并不常伴有固定的屈曲畸形,更为重要的是滑车A的松解对它无效,当进行手术时,外科医师应做好广泛探查屈指装置的准备,包括切除l条或2条屈指浅肌腱束和松解A3滑车。
治疗:因为在1岁之内出现明显症状的患儿30%可自行缓解,应进行观察和轻柔手法治疗。夹板固定无效。如果症状没有自行缓解必须在3岁前行手术冶疗。如果没有自行缓解,2岁左右应手术松解第1个环形滑车。少数情况下,同时有多个扳机指,使儿童不能握拳,必须尽早手术(1岁左右)。
必须避免神经意外损伤,先做l个浅切口寻找指神经。撕裂的指神经和韧带必须修复。尽管现在我们不能这样推荐,但是有报道称儿童经皮扳机拇指松解不会发生并发症。充分松解后一般不会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