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尺侧疼痛(Ulnar-sided wrist pain)是引起上肢功能丧失的一个常见原因。急性损伤和慢性退变表现不同。因为解剖上的重叠、复杂的鉴别诊断、不同的治疗结果,腕尺侧被认为是腕关节“黑箱”,它的病理学可以与腰痛相比。腕尺侧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撕裂、腕尺侧嵌顿综合症(ulnar impaction syndrome),月三角韧带(lunotriquetral ligament)撕裂。
腕关节尺侧由一些重要的结构组成并维持稳定,允许动态活动并通过尺偏产生有力的抓握。内在韧带包括头钩韧带(capitohamate ligament )和月三角韧带。月三角韧带是一个有背侧、掌侧、中央区的“C”形韧带。与中央和背侧相比,半月三角韧带的掌侧部分被认为是结构上最重要的,是最常见的撕裂部位。
外部韧带包括尺三角韧带(ulnotriquetral ligament)和尺半月韧带(ulnolunate ligamen)。这些韧带维持尺骨远端和腕骨掌侧的稳定。它们的纤维开始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和尺骨茎突(ulnar styloid)并插入到半月、三角、半月三角韧带的掌侧部分。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一个纤维软骨结构,有助于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的稳定。它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关节盘)、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半月板同系物(meniscal homolog)、尺侧副韧带(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尺侧腕伸肌肌腱腱鞘(the subsheath of extensor carpi ulnaris tendon)。
尺侧副韧带起于尺骨茎突基底部是一个不够充分确定的关节囊结构。半月板同系物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盘状部分延伸到三角骨、月骨和第五掌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血供由前后骨间动脉的终端部分供给,周围血供良好,但中央和桡侧部分血供较差。解剖学上的认识建议修复周围部的撕裂和清除中央、桡侧的撕裂部分。
临床表现
对腕尺侧疼痛做一个病因学上的精确诊断,必须充分了解病史,做一个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对适当的诊断测试精确的解释。
腕尺侧疼痛可分为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性损伤和慢性退变。
急性损伤包括高处跌落、扭伤、不均匀的力学负荷。下尺桡关节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通常由于过度旋前时一个轴向负荷型的力量。半月三角韧带典型损伤是由腕过伸所引起。下尺桡关节脱位是,病人可能会听见响声并立即看到一个畸形。然而稳定的半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可能会在最初的损伤后导致一个持续低度的疼痛。
慢性劳损性损伤包括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naris ,ECU)和尺侧腕屈肌(flexor carpi ulnaris ,FCU)肌腱炎。
在这些情况下的表现可能是无痛的,虽然急性损伤可能导致慢性肌腱炎。当使用手腕的力学机制改变后,病史中手腕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动作或在现有动作中的一个改变。
慢性退变情况下的病史可能会有陈旧的损伤,肘、腕、手部的骨折或全身的炎性疾病。
将在这篇文章的后部分讨论的腕尺侧嵌顿综合症,能够发生在桡骨远端骨折,伴有桡骨头损伤的肘关节骨折之后,或者是解剖变异的结果。慢性退变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可能是因为在遥远的过去受过伤,下尺桡关节病变,炎性病变比如假痛风(pseudogout)。
体格检查
有解剖学基础的腕尺侧疼痛病人能够典型地将疼痛定位在腕尺侧。当被要求去辨别是否疼痛在一条通过腕正中线的假想线的尺侧或桡侧时,病人迅速地指出他们的疼痛位置在腕尺侧。
检查时,病人坐在工作台对侧,肘关节屈曲900,手指指向天花板。检查及观测需要与对侧做比较,因为有的结果是对称的。
先要在肘、腕、前臂寻找以前的手术疤痕。尺骨如果在背侧突出,提示下尺桡关节有损伤。有可能有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看到的腕骨旋后及向掌侧平移。一般没有可以看见的肿胀,除非发生了急性脱位骨折。
触诊需要了解腕关节表面解剖(Fig. 2)。腕关节屈曲300时,在第4、5掌骨间室背侧远离下尺桡关节一指宽距离可以触到半月三角间隔。下尺桡关节可以在背侧看到和触到。因为在特殊位置的时候可能有触痛,所以旋转的所有位置都应该触摸。
在尺骨茎突,尺侧腕屈肌,尺骨头掌侧面,豌豆骨之间的软点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最好的触诊点。
Tay等描述这个是个小窝,在这个区域的疼痛被认为是尺骨小窝征(ulna fovea sign)阳性。在这个区域的可重现的疼痛可能预示着尺三角韧带撕裂或中心凹断裂。这个体征的诊断敏感性是95.2%,并且有86.5%的特异性。
尺侧腕伸肌肌腱腱鞘正好位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背侧,沿着它的长轴能够触摸到。尺侧腕伸肌的止点恰好位于第五腕掌关节远侧,正好离开腕关节本身。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触摸点以远一指宽处,小鱼际粗隆近端能触摸到豌三角骨关节。
在腕尺侧病症中,刺激手法对缩小鉴别诊断范围是重要的。这些手法的目的是再现症状或证明不稳定。
可以用三个不同刺激手法来评估半月三角骨关节。半月三角骨关节冲击触诊法通过相对于月骨来加压三角骨实现。一只手稳定腕关节,另一只手拇指施加一个向桡侧的力量推动三角骨靠近月骨。
Regan shuck征是通过将月骨向掌侧和背侧方向移动,同时移动腕关节保持在相反方向。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三角骨和豌豆骨上,同时另一只手放在月骨和腕关节桡侧。两只手向相反方向移动产生一个通过月三角关节的应力。
Kleinman 剪力试验考虑到应用一个更精巧的力通过月三角关节。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豌豆骨和三角骨上面,同时另一只手稳定月骨和腕关节桡侧柱。通过移动三角骨的同时保持月骨和桡侧腕关节稳定,就能够施加一个通过月三角间隔的可控制的应力。
尺腕应力试验是一个可以让尺侧病症表现出来的有用的刺激手法。这个实验通过施加轴向力达到最大的尺骨偏离腕关节并带动腕关节旋前和旋后来实现。试验的各个部分促使了疼痛再现。尺腕负荷改变了腕尺侧应力。继发的旋转引起了尺侧结构的不均匀的紧张,合并疼痛再现。
Nakamura等发现尺腕应力试验阳性的病人会有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月三角韧带损伤,尺腕邻界综合症(ulnocarpal abutment syndrome),关节炎,关节鼠。因此对腕尺侧病症,这个被认为是一个敏感的但不是特定的测试。
琴键试验用来评估下尺桡关节紊乱。病人手掌平放在桌上,这个测试通过在下尺桡关节近端4cm处对尺骨施加一个自背侧向掌侧的负荷。疼痛应该在下尺桡关节被重现。另外,在旋前位手平放时可以叫病人主动将尺骨推向检查台。在下尺桡关节分裂情况下,与对侧相比这个可能增加疼痛和尺骨活动度。
在腕尺侧疼痛诊断中,选择性注射是有帮助的。利多卡因可以单独使用,加用皮质类固醇可以增加疗效。在桡腕关节注射,症状缓解提示病症在桡腕关节,这个可能包括一个广范围的病变。选择性的尺侧腕伸肌腱鞘注射后症状缓解,无论如何,有助于局限尺侧腕伸肌肌腱症状。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诊断在腕尺侧病变诊断中是重要的辅助。对解剖、病史、体格检查的详细理解后,适当的诊断性试验能够帮助建立诊疗计划。
标准腕关节X线片包括后前位、侧位、斜位片。有了这些片子,就可以测量舟月角(scapholunate angle),舟头角(scaphocapitate angle),评估总的腕骨力线(general carpal alignment)。任何Gilula’s线的断裂可能提示腕骨不稳定。大的腕骨弧线损伤将显示出近排腕骨近端面的线断裂。
一个掌侧中间部分的不稳定(volar intercalated segment instability,VISI)可能提示半月三角韧带断裂。在后前位和背侧X线片能看到下尺桡关节增宽,在侧位片能看到掌侧移位。一个合适的侧位片能在头状骨(capitate)掌侧部分和舟状骨(scaphoid)远极的中间看到豌豆骨的掌面。尺腕邻接(ulnocarpal abutment)改变可能包括在在月骨、三角骨近端桡侧部分的软骨下硬化(subchondral sclerosis)和囊性变(subchondral sclerosis)。
当评估腕尺侧病变时,一个没有旋转的后前位片是重要的。摄片时肩关节外展900,肘关节屈曲900,腕关节中立位。看到尺侧腕伸肌肌腱邻近尺骨茎突的沟能够证明是一个好的没有旋转的后前位片。尺骨的偏差随着前臂旋转改变。旋前时尺骨偏差增加,旋后时减少。
如果怀疑动态的尺骨嵌顿(ulnar impaction),一个用力抓握时的后前位片可以用来显示最大的尺骨阳性偏差。尺骨嵌顿发生时由于旋前时尺骨相对延长并迫使手指屈曲。
鉴别下尺桡关节病变,CT是有帮助的。能在尺骨头或下切迹发现不连接或者退变性改变的证据。旋前、旋后、中立位能被用来评估下尺桡关节不稳定。这个研究需要将双腕关节放在同一个图像中,这样才能够对照比较。
传统上,评估腕骨间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破裂,研究常规的关节造影是最有用的。很多的研究评估了与关节镜检查相比三联注射关节造影的准确性。关节镜被认为是金标准,能够比关节造影确定更多的损伤。与确定舟月韧带撕裂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中央撕裂相比,用关节造影术来确定半月三角韧带撕裂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周围撕裂更加困难
。与关节造影结果相关的症状是重要的。Cantor等在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腕关节中做了双侧关节造影。他们证明了双侧穿孔,在有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桡侧分离时相上占88%,在半月三角关节时相上占59%,在舟月关节时相上占57%。
对于评估腕关节紊乱,核磁共振关节造影已经成为一个常规使用的影像学方式。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然而,对核磁共振关节成像和常规高场核磁共振成像(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MRI)有直接的比较。最佳腕关节核磁共振成像需要一个专用的腕关节线圈和高场强度磁体。
典型的,一个1.5T磁体被使用,虽然新的3.0T磁体被显示增加了诊断的精确度。非常少的时候,需要使用专用显微腕关节线圈。关节造影可以用数个方法实现。理想的,首先在下尺桡关节注射含钆造影剂。第二个在腕中关节注射。如果没有造影剂进入到桡腕关节,桡腕关节也要注射。透视用来评估造影剂漏出和动态不稳定。
核磁共振关节造影的精确度随着研究对象而改变。核磁共振关节造影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中央撕裂是最精确的,敏感度在88%-100%之间,特异性在80%-100%之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周围损伤是比较难看到的,但是在下尺桡关节对照注射可以将精确度增加到80%。月三角韧带撕裂是比较难看到的。敏感度范围在40%-75%之间,特异性在64%-100%之间。关节造影必须结合临床,因为相同的发现可能在没有症状的腕关节存在。
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核磁共振显示骨髓病变是比较好的,比如尺腕嵌顿综合症或者骨不连的诊断。尺腕嵌顿综合症特征性的发现包括月骨和三角骨充血,在T1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在T2加权像是高信号。
更加时间长的嵌顿导致硬化性改变,在T1加权和T2加权像都出现低信号区域。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是腕尺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的原因是创伤性的或者是退变性的。
创伤性撕裂发生在腕背伸尺偏时接受一个轴向负荷或者一个轴向负荷迫使前臂远端旋转时。常见的损伤包括自高处跌落或跌倒时腕关节旋前背伸着地。最常见的体格检查发现是尺骨小窝处触痛。这个和尺侧腕伸肌肌腱触痛相区别常常是困难的,选择性的诊断注射是有帮助的。
Palmer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分为创伤型(1型)和退变型(2型)。辨别哪个类型是很重要的,因为1型创伤性撕裂可以清除或修补,然而2型退变性撕裂常常伴随腕尺侧嵌顿综合症,需要论述尺骨正向变异。在腕尺侧嵌顿综合症,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继发于尺骨正向变异,因此需要论述尺骨长度是首要问题。
1A型撕裂是最常见的创伤性撕裂。这是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中央区的一个撕裂或穿孔。裂口位于距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桡侧附着处2-3mm的中央处。1B型撕裂表现为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尺骨远端止点的创伤性撕脱。这些撕裂导致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可能包括或不包括尺骨茎突。
1B型撕裂包括周围血管区域的撕裂。1C型撕裂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从月骨的远侧止点处的脱离。这些是少见的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尺腕关节不稳定和尺侧腕骨的掌侧移位。1D型损伤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从桡骨切迹附着处的脱离。这些是更加少见的,有的时候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在桡侧留下小的边的1A型损伤相混淆。
退变性2型撕裂是对腕关节尺侧长期负荷的结果,正如在腕尺侧嵌顿综合症所看到的。在Palmer分型中,这些病理改变逐渐加重。2A型损伤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变薄和磨损但没有穿孔。2B型损伤包括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磨损,月骨尺侧部分和/或尺骨头的软骨软化。
在2C型损伤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发展成卵圆形撕裂,而不是像1A型中的裂隙。2D型损伤包括月三角韧带撕裂。2E型损伤包括尺腕关节的退变性关节炎。
治疗1A型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从保守治疗开始。单纯的休息和避免疼痛性的活动可以达到消退症状的结果。没有研究来观察管型石膏制动的好处,但一些观点认为可以作一个中立位长臂管型石膏固定。如果病人仍然有症状,尺腕关节注射皮质类固醇是有益处的。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裂隙样撕裂可能没有愈合,关节造影可能持续异常,然而,如果撕裂的片状部分稳定或愈合了,症状将消退。
在保守治疗失败的1A型创伤性撕裂中,关节镜下清创是合理的选择。关节镜下清创的目的是用探针给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创造一个在应力下稳定的边缘。所有松弛的和片状部分都被清除掉。背侧和掌侧的桡尺韧带被保留,这样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就不会被降低。
这个可以通过自动刨刀、各种超声或激光设备来完成。1A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关节镜下清创的结果是优良的。成功率在66%-87%。
Hulsizer等注意到在他们的失败病例中,一个继后的与尺骨变异无关的尺骨短缩截骨术使成功率增加到87%-99%。还没有研究来对比使用特殊的设备完成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清创术。这些设备包括自动刨刀、激光、射频。虽然使用激光和超声因为有热量损伤的并发症被报道,但是所有的效果都是好的。
当决定怎样施行1A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关节镜下清创手术时,手术医师必须考虑伴随激光/超声设备带来的热损伤和并发损伤的代价。
在尺骨正向变异的腕关节中,关节镜下清创术的失败率是13%-60%。这是可能的,然而,可能有一部分1A型创伤性撕裂是在一个退变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基础之上。如果退变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有一个急性的片状悬浮部分引发力学症状,单纯的关节镜下清创术可能使症状加重。
当对尺骨正向变异的腕关节中的任何类型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施行关节镜下清创术时,应该谨慎着手进行。推荐的治疗将是无论是否施行关节镜下清创术尺腕关节均应避免负荷。
1B型撕裂是有血供区域的周围撕裂,需要修补。可以开放或在关节镜下完成修补。
关节镜下修补可以通过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全部在内的技术来完成。由内到外的技术通过3-4个入口或一个通过第1和第三间隔的入口放置图伊针来完成。这个允许自桡侧到尺侧的方向来放置缝线。缝线的第一枝通过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撕裂边缘,通过在腕关节尺侧的一个切口收回。
图伊针钝圆的尖端不会切割缝线的另外一枝,可以让其放置在邻近先前放置的缝线的任一侧,创造一个通过撕裂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水平褥式缝合或者穿过周围关节囊使用单个缝线。然后第二枝通过切口收回,两枝在张力下打结。使用2-0PDS缝线,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修复到周围边缘和尺侧腕伸肌腱腱鞘上(Figs. 3, 4)。当在张力下缝线打好结完成修补后松开牵引。由外到内修补是通过首先在尺侧做一个切口,穿过尺侧关节囊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放置一个弯曲的器械。用套圈取线器穿过尺侧关节囊将缝线拉出,在尺侧切口内将缝线两头打结。
在两种方法中,根据撕裂的大小使用2-3根缝线。所有的这些方法在完成修补中具有相同的效果。还没有人做一个直接的比较,但是所有的方法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小心保护尺神经背侧感觉枝是重要的。通过预先测量,尺背侧感觉神经的主要分枝可以被显露和保护。在所有的病例中,要知道尺背侧感觉神经分枝在哪里定位后再将缝线打结,因为小的分枝可能跨过切口。病人最初需要用一个长臂管型石膏在旋后位固定4-6周,3个月后逐渐增加活动。
1B型损伤的关节镜下修补效果是非常好的。Corso等发现用自外而内方法,45个病人中有41个的效果是从好到优。Degreef等发现52个腕关节中47个没有或有极微的疼痛。Estrella等使用Mayo腕关节评分,发现35个病人中有26个的效果是从好到优。
他们通过9个2次关节探查术发现7个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愈合。Ruch和Papadonikolakis,联合使用自外而内和自内而外的方法,发现了更坏的前臂、肩、手功能丧失评分,与老年病人、旋后减少、尺骨正向变异、抓握力量降低有关。
尺腕嵌顿综合症
尺腕嵌顿综合症是一个退变性的情况,有特殊的尺侧病变,因为尺骨末端接界部分或者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与尺侧腕骨相对抗。腕关节在尺骨中立位时,尺侧腕骨吸收18%的轴向负荷。如果尺侧的长度增加2.5mm,将增加到42%。如果尺骨变异减少2.5mm,将减少到4.3%。
桡骨背倾增加,也增加尺腕的负荷。背倾从110掌倾增加到400背倾,尺侧负荷从21%增加到65%。
尺腕嵌顿综合症在一下以下情况中能看到:尺骨正向变异,桡骨远端骨连接不正,Madelung’s畸形,相对于尺骨桡骨远端生长受影响的创伤病人,肘和前臂创伤比如桡骨头损伤或Essex-Lopresti损伤。
尺腕嵌顿综合症的病人表现为起病隐匿的尺侧腕关节疼痛。旋前和尺骨偏移时疼痛通常加重。在一定数量的病人中尺侧小窝征阳性,尺腕应力试验可以重现症状。
X片通常显示尺骨正向变异。如果变异是中立的,一个旋前用力抓握位片可以显示相对的2-3mm的尺骨延长。软骨下硬化,软骨下囊性变,月骨、三角骨和尺骨头的接触性损伤是特征性改变。
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是有鉴别意义的,可以帮助确定诊断(Fig. 5)。Imaeda等发现在局部有不正常高信号,30个病人中20个在月骨尺侧部分,30个病人中13个在三角骨桡侧部分,30个病人中3个在尺骨头桡侧部分。软骨下骨骨髓水肿是软骨软化的间接征象,是尺腕嵌顿综合症的早期发现。
MRI的发现经常是X片发现的前导。这发现在压脂、T2加权和短T1翻转复原像上看到。随着症状的发展,软骨下硬化在T1和T2加权像上表现为区域低信号强度。软骨下囊性变可以看到边缘清楚的区域,在T1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强度,在T2加权像上是高信号强度。一项研究显示在尺骨短缩截骨术后信号强度常常回到正常。
尺腕嵌顿综合症的保守治疗就是对症治疗。间断制动,非甾类消炎药,避免尺骨偏移的动作可以改善症状。皮质类固醇注射可以作为治疗和诊断用。
尺腕嵌顿综合症的手术治疗以腕关节尺侧减压为基础。两个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是尺骨短缩截骨和开放或关节镜下的wafer操作。
尺骨短缩截骨将尺骨正向的腕关节转换成负向的,这样就减少了尺侧负荷。在尺骨中下1/3连接处截骨。标准的技术包括横断或斜的截骨后加压钢板固定。斜形截骨可以使用螺钉固定。特殊的切割导引器和薄的接骨板可以使短缩的量更精确。
尺骨短缩截骨的效果一般是非常好的。Baek等报道在31个病人中有29个病人获得了好至优的效果。Iwasaki等用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证明了一个从52分至84分的改善。Moermans显示了在抓握力量、活动范围的改善和DASH得分的下降。Fricker显示89%病人满意。
伴有下尺桡关节退行性改变、长时间的症状持续、工人的代偿要求的,效果是差的。大部分发表的研究显示了一个0-5%的骨不连比率。内固定物的刺激是一个通常的并发症并能导致内固定物的取出,在术后1-2年之间一些医生常规取出钢板。最近,放置在掌侧的薄钢板能大大降低内固定物取出的发生率。
尺骨短缩截骨术很少有禁忌症。绝对的手术禁忌症包括下尺桡关节的关节炎和背侧脱位。相对的禁忌症包括腕关节其它地方的关节炎,比如桡腕和中腕关节,这可能是引起疼痛的另外原因。桡骨远端骨畸形愈合中的下尺桡关节的背侧半脱位需要矫正一些角度,但是尺骨短缩截骨术不应该单独用来治疗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在尺切迹处尺倾角的增加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禁忌症。然而,Moermans对8个下尺桡关节尺倾角增加的病人做了截骨术,术后没有任何症状。当对一个下尺桡关节倾角翻转的病人做短缩术时,有使关节不对称的可能性,因此做这个手术时要谨慎。
Feldon在1992年首先描述了开放wafer手术。他报道了13个病人中有12个病人获得了好到优的效果。后来的研究也显示了相同的效果。Tomaino和其他人报道了优良的效果,在尺骨中性或者负向变异伴有或没有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的病人中做开放wafer手术。Freidman 和Palmer注意到病人的恢复一般是缓慢的,最长的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其它的研究没有显示恢复时间的长短。
关节镜下wafer手术获得普遍使用,通过TFCC的破损处用一个电动磨钻去除1-2mm的尺骨头。做这个手术时,将腕关节从最大旋后旋转到最大旋前确定尺骨头的去除是充分的,这个是重要的。磨钻可以通过4-5或6-R通路放置进去。另外磨钻可以通过在TFCC下面的下尺桡关节入口放置进去。图像增强光电导摄像管用来确信尺骨的去除是充分的。
关节镜下或开放的wafer手术的一个限制就是能够去除的尺骨的量。虽然有关节镜下大段尺骨切除的报告,但是通常只有2-3mm的尺骨能够被切除。另外,将TFCC产生一个Palmer分级2A或2B的损伤是有争议的。
尺骨短缩截骨术与开放wafer手术相比,Constantine等显示了相似的疼痛缓解和同等的并发症比率。11个开放wafer手术中有1个病人失败需要性尺骨远端切除,11个尺骨短缩的病人中5个需要取出钢板。Bernstein等将关节镜下wafer与尺骨短缩对比,发现了相似的结果。他们推荐关节镜下wafer手术作为首选治疗,因为不需要取出钢板和没有骨不愈合的风险。
月三角韧带撕裂
月三角韧带撕裂可以单独发生,或者与腕骨间或桡腕韧带损伤联合发生。在近月点和反近月点损伤模式,桡骨远端骨折中能看到这种损伤。
一个直接打击或者手伸展位时跌倒都能导致单独的月三角韧带损伤。一个生物力学的研究证明这个损伤发生在跌倒时手在旋前、背伸、桡偏位。另一个研究证明了一个腕关节掌屈位时的损伤模式。
最初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肿胀和腕关节尺侧的压痛。对月三角韧带的刺激手法可能是阳性的。拍摄X片来寻找腕骨的不稳定或VISI模式。磁共振关节造影术可能指示在月三角关节处有造影剂的泄漏。
对单独的、稳定的月三角韧带撕裂的首要治疗是保守治疗。中立位石膏管型固定可能导致愈合和疼痛缓解。
对没有不稳定的月三角韧带损伤的后期治疗可以在中腕关节注射皮质类固醇。这个可能暂时或者永久性缓解疼痛。如果疼痛的缓解是暂时的,这是一个后续治疗将获得良好结果的积极的预后因素。
对于月三角韧带撕裂保守治疗已经失败的病人,关节镜治疗是合理的选择。桡腕和中腕关节都需要做关节镜检查。通过中腕和桡腕入路对韧带撕裂分级。Geissler分型系统分级撕裂是基于通过中腕入路用探针测得月三角关节的不稳定的基础上。(Table 2)通过第4/第5间隔或第6间隔入路完成关节镜下清创。
韧带的背侧和膜状部分能够被看见并被清创。为了看见韧带的掌侧部分,需要一个掌侧的关节镜入路。对于单独的月三角韧带损伤仅使用关节镜清创术就可以改善症状。Weiss等报道了43个部分月三角韧带撕裂的病人仅使用关节镜下清创后就完全消除或改善了症状。Ruch发现在14个舟月或月三角韧带撕裂的病人中13个获得了优良的效果。Westkaemper等,然而,在5个月三角韧带撕裂的病人中4个获得了差的效果。
在不稳定的III或IV级月三角韧带撕裂中,应该考虑关节镜下清创联合月三角关节的钢丝钉固定。Osterman等报道了月三角关节的钢丝钉固定和清创,20个病人中16个病人疼痛完全缓解。
月三角韧带撕裂的治疗的其他选择包括直接的月三角韧带修补、重建或月三角关节融合。Shin等做了回顾性的调查,对比了这3个手术。
在5年的时候仍然没有并发症的可能性,重建术是69%,修补术是14%,关节融合术低于1%。22个接受月三角关节融合的病人中有9个持续的骨不连,5个病人发展成尺腕嵌顿。作者总结出在直接修复和重建组中主观和客观的效果都比关节融合组好。
伴有固定的腕掌侧中间不稳定畸形的月三角韧带撕裂,任何类型的月三角重新连接手术都不会有效果。固定的腕掌侧中间不稳定畸形需要月三角韧带和桡腕背侧韧带的共同损伤才能形成。简单的稳定近排腕骨弧的手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像中腕关节融合或近排腕骨切除手术是有指征的。
腕尺侧疼痛是上肢功能丧失的一个常见原因。对解剖和损伤机制的了解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帮助确立鉴别诊断。
正确的使用诊断方式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撕裂、腕尺侧嵌顿综合症、半月三角韧带撕裂是常见的,但不是唯一的腕尺侧疼痛的原因。通过对他们的病理和治疗的了解,可以得到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