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治疗舟状骨骨不连已经很多年了。多种技术的各类治疗效果已有广泛报道。这些技术包括凿取不同部位的骨松质或带骨皮质的骨松质,通常为桡骨远端或髂嵴。移植骨块可采用不同方式固定。从简单加压固定如克氏针到螺钉固定。另外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包括骨折部位的血供、骨折部位、患者的年龄、吸烟、既往手术史及其他。在确定预测因素时需考虑舟骨骨折愈合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是不一样的,随访时可能发生改变。
促使骨愈合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采用骨移植。单纯内固定可以控制症状多年,但只有少数病例达到骨愈合。
骨移植可以是:
1、纵向骨栓,轴向植入固定,犹如螺钉的作用。
2、镶嵌式移植,从背侧或者更常见的是像 Russe推荐的从掌侧移植。
3、插入式移植,将骨不连的表面部分切除,在两者之间植入一楔形或梯形移植骨块,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移植从掌侧植入,因为这可以保护舟状骨背侧的血管,还可以矫正骨折不愈合处的屈曲畸形。这可能是使用最广泛的技术。
至于移植物的来源。现在正在尝试各种生物移植替代物,但传统的骨块移植主耍取自桡骨远端或者髂嵴。总体来说后者效果更佳,但迄今仍没有研究予以证实。大多数研究显示各种骨移植物的骨折愈合率是一样的。Tamble及其同~对骨折部位、骨不连时间、内固定植入物类型相似的两组病人进行了比较。骨折愈合率不受移植骨来源的影响。
固定方法包括克氏针和各种类型的螺钉。 Herbert首创的无尾舟状骨钉可以横跨骨不连部位并加压,不管是否植骨,都可将螺钉埋入舟状骨内。这种加压是否会促进骨不连处骨折愈合还未可知,但它无疑会使固定更牢固。Herbert钉的成功促使无尾螺钉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它们的加压能力还是易用性,特别是可以经皮插入。
关于一种固定方法是否优于另外一种的证据仍然不足。然而,大多数外科医生倾向于使用某种类型的螺钉。只有在急诊时使用克氏针。如果在技术上无法使用螺钉,那么克氏针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其他影响骨愈合的因素也报告了很多。 Schuind及其同事报道了138例舟状骨骨不连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医生试图评估这组患者骨愈合或失败的预测因素。他们报道的愈合率为75%。详细的统计分析显示,重体力劳动,骨不连病程超过5年、桡骨茎突切除和术后制动可明显降低骨折愈合的可能性。多变量分析中,发现初始创伤后的诊治延误,尤其是病程超过5年的会降低骨折愈合率。
缺血性骨坏死,尤其是位于近端,一般认为是一个不好的预测因素。虽然诊断有时存在争议,但骨折很难愈合是毫无疑问的。报道的愈合率差别很大这并不奇怪。有些作者报道的愈合率为100%,而其他作者报道的在75%-80%。Munk和Larsen对147种刊物报道的5246例舟状骨骨不连患者作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显示不带血管蒂的骨移植并且不用内固定的愈合率是80%,而采用内固定的愈合率是84%。
最后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骨折愈合的评估, 另一个是骨移植术后多长时间才可确定手术失败。对于后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大多数作者给这类手术12个月的时间,因为超出这个时间骨折愈合已经不再可能发生。
关于骨折愈合的评估,许多刊物已经使用在2001年由Dias提出的标准.即骨小梁穿越骨折部位,或反之,在骨折边缘有硬化骨小梁存在。毫无疑问,这些标准会帮助外科医生量化骨愈合。毋庸置疑MRI或CT比X线片准确。但是它们的费用更昂贵。费时,而且可能不容易获得使用。
骨折部位不同对愈合率产生影响,各部位骨折的愈合率如图所示。骨折越靠近近端,愈合率越低。手术操作对骨折能否成功愈合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