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中肺癌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在女性中肺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占肺癌总病例数的85%以上,由于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确诊时患者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总体手术切除率仅有25%左右; 同时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 总缓解率也只有25%左右; 由于这些原因的限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20%。目前化疗的疗效已经遇到瓶颈,且化疗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它的应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而靶向药物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靶向治疗因其可靠的疗效且毒性和不良反应轻,已成为最受关注和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之一。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近几年也发现了许多新的肿瘤分子靶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个。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代表药物有厄洛替尼(特罗凯)、吉非替尼(易瑞沙)、埃克替尼(凯美纳)。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生存、转移、凋亡抑制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亚裔及不吸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均表明:对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EGFR-TKI治疗组相对于标准化疗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肿瘤在这段时间内基本没有进展)更长、副作用更少、生存质量更高。而EGFR-TKI和化疗都使用过的患者比只用过化疗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近两年。因此对于已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应常规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查,尤其是腺癌、不吸烟或已经戒烟的患者。如果EGFR基因突变阳性,应立即进行EGFR-TKI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有三种EGFR-TKI可供选择: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其中厄洛替尼、吉非替尼为进口药,埃克替尼为国产药。从现有临床数据看,厄洛替尼(特罗凯)的皮疹副作用较其他药物严重、从近两年的临床研究数据看ctong研究证实厄洛替尼疗效和吉非替尼相似,而ICOGEN研究认为埃克替尼的疗效和吉非替尼相似,而副作用尤其是腹泻比吉非替尼更低。因此三个tki药物疗效相似,而埃克替尼副作用更小。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代表药物有贝伐单抗(安维汀)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VEGF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间接促进肿瘤的转移,且在腺癌的增高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VEGF抑制剂联合化疗较单独应用化疗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代表药物有克唑替尼。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IA)-ALK融合基因是ALK基因变异的主要类型。EMLA-ALK融合基因在年轻、不吸烟及EGFR、K-ras不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阳性率更高。已有临床试验证实应用克唑替尼较应用化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提高总有效率。
近年来开发的多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都与非小细胞肺癌密切相关。因此,在未来我们将继续看到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更大的进展,同时亦希望能够早日找到针对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基因靶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