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Thomson提出肛垫下移理论并逐渐为人们认可,对于痔的外科治疗,认识也趋于一致。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主要是纠正病理生理性改变,而不是根治有病理改变的肛垫。正是本着无痛、微创的理念,产生了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DG-HAL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扎动脉血管后,阻断进入内痔的血液,由于没有损及静脉回流,所以流入/流出比将会同时降低。这样,痔将会脱落,同时出血和疼痛也将消失。(2)随着张力的降低,结缔组织也将再生,从而促进痔疮的收缩,并最终导致痔疮的最后脱落。(3)结扎后,局部引起慢性炎症,从而产生组织纤维化,使黏膜和黏膜下层粘连固定,痔萎缩消失,并最终致使痔疮脱垂显著减少。这一整个过程支持“高张力痔疮垫”理论;(4)结扎后,对脱垂的肛垫起悬吊、复位作用,由于结扎的部位高,并保存了大部分肛垫组织,故术后反应明显减少。
本组资料表明,DG-HAL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此手术对病人的损伤极小,并且可以在局麻甚至表面麻醉下进行,这一点又进一步减少了术后可能发生的负反应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Attila Bursics等[7]2004年报道DG-HAL术的一年随访结果和常规的闭合性痔剪切术并无差异,而其更短的住院时间、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更轻的术后疼痛使其更适合作为为期一天的外科手术(1-day surgery),同时,也符合最低侵袭性外科手术的要求。
根据我们的体会,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缝合应在齿状线上1-3厘米,距离太远使肛垫悬吊不充分,术后痔回缩不全;距离太近损伤肛垫,产生疼痛。(2)缝合深度在黏膜下层及肌层。太浅结扎不充分,肛垫悬吊不充分,术后仍有出血症状及痔外脱;太深可能会损伤括约肌引起痉挛性疼痛,甚至损伤大血管,引起出血。(3)缝合时针距不要过宽,否则易造成黏膜成角堆积,有引起感染的风险。(4)脱垂较重时,可双重“8”字缝合,这样悬吊作用更好。我们所治疗的45例患者中,疼痛较重的多为结扎组多的,疼痛轻的或无疼痛的多为结扎组少的,但结扎组少的,悬吊效果差,本组3例术后再次脱垂的,结扎组均较少。
从近期效果看,我们认为以症状性痔可行DG-HAL术,而且疗效满意,切实可行。但由于观察时间短,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确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