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
1、弥漫型(整个胆囊壁呈弥漫性增厚)
2、节段型(在增厚的胆囊壁中段出现环状狭窄,把胆囊分隔成相互连通的2个小腔,以至胆囊形似葫芦)
3、局限性又称基底型(胆囊底部囊壁呈局限性增生),以此型多见。术前不易做出诊断,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无特殊与胆囊炎、胆石症相似,且多与二者同时存在
影像学检查发现R-A窦可诊断,进食后胆囊腺肌症患者的胆囊收缩亢进,脂餐试验表现不同于胆囊炎和胆囊癌,后2者脂餐试验胆囊常收缩不良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鉴别诊断:
局限型:与胆囊癌、胆囊息肉
弥漫型:与慢性胆囊炎
节段型:胆囊先天性隔膜、胆囊扭曲、折叠
四、治疗
手术指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有学者认为胆囊腺肌症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而且易并发胆囊结石,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
有学者认为怀疑癌变或合并结石为手术指征
问题:确诊最终依靠病理,术前诊断困难
应确立高度提示胆囊腺肌症以及需手术的影像学指征超声下胆囊壁> 5 mm的非炎性增厚或不规则增厚,应高度怀疑胆囊腺肌症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
五、分型
分为乳头型、结节型、浸润型
多位于胆囊底与颈部
前2者表现为隆起型病变,乳头型腺癌绝大多数局限于黏膜层与肌层,预后良好
六、临床表现与诊断
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症状是右上腹痛
影像学:胆囊轮廓不规则,壁增厚,结节样或菜花样隆起
超声首选,内镜超声可判断肿瘤浸润程度、区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CT、MRI:胆囊增大或缩小,壁不规则增厚,有强化,邻近肝有侵犯
上腹超声影像学检查特征为:瘤体大于10mm,尤其是大于15mm者更就注意,单发,多位于胆囊颈部,50%可伴有结石。
七、治疗
手术:
对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的治疗:一旦怀疑即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而非传统的胆囊切除术。要将胆囊管上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与肝床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术后根据情况给予化疗及跟踪随访。
胆囊增生性疾病的处理原则:上腹部超声检查(3~6个月一次),了解病情变化。具备下列条件时需手术治疗:病变直径大于10mm,广基单发病变,有增大趋势,年龄大于50岁,胆囊息肉样病变合并胆囊结石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