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一位西北汉子,在经过一场致命的车祸之后,先后经历了八次手术。在亲人和医生护士们的帮助下,终于顽强地站了起来。在2005年新年到来之际,重新返回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2004年,也成为他以及与他一起同“瘘魔”做斗争的医务人员和亲人最令人难忘、最令人感动的一年。
一、不幸降临
2004年5月23日深夜,青海西城西区西宁路,忙碌了一天的青海华电公司副总姚建林,驾车匆匆返家。眼看就要到家了,突然,路边的小巷里冲出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青人,老姚本能地将方向盘向左打去。也就在这一瞬间,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打开了,在他看清路边的一颗粗大的行道树深深嵌入自已的车头时,他的视野一下子模糊了……
二、艰难的救治
他再次清醒时,已经静静地躺在洁白的病床,全身上下插满管子。床旁的呼吸机在“啪哒,啪哒”地吹着。医生告诉他,他的胰腺完全断了,幸好安全气囊开了,否则十二指肠也会破裂。医生还告诉他,已经将一根支撑管放入他的胰腺,问题不会太大。还有右膝关节里的膑骨也碎了。只要胰腺没问题,一切都会好的……但他从医生眼中掠过的一丝惊慌中看出,一切不会那么简单!
终于,他觉得肚子又像在撞击那可恶的方向盘。而且这次不是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还伴随着一阵一阵针刺样的疼痛。再后来,他觉得这肚子就卡在那该死的方向盘上了。CT结果出来了。医生表情严肃,要再次手术。“漏了!”这是他有生以来记得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这句话让他和他的家人胆战心惊了整整七个月。
于是,一次手术,醒了,又漏了,再麻醉过去,再一次手术,醒了,又漏了----直到就要乘飞机转来的那一刻,大出血又降临了。在短短一个月里,他经历了四次大手术,留下来的是一个敞开来,再也关不上的腹腔。恐惧写在医生的脸上,也映在亲人的脸上,还有日夜守护在床旁的护士。生命顷刻间变得这么脆弱,这么无奈。
终于,医生中有人想起,在南方的一块土地上,有一个医院,有一位著名的专家,黎介寿院士。他一定会有办法,他率领他的弟子们抗击“瘘魔”已有五十余载了。他一定会有办法的。于是,热线电话沟通了两地专家。于是就有了飞向希望之地的计划。可就是在救护车抵达机场的那一刻,仿佛如无数小说,电影中的故事一样,险情发生了,“腹腔大出血!”。返回医院,再一次地进行止血手术。
但是,飞往南方的决心也更坚定了。稍稍稳定了三天之后,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终于带着他起飞了,陪伴着他的还有一队白衣天使,关切的家人,空中的燕子小姐,以及无数人的期望。
三、重拾信心
以后的一切竟如此顺利。机场急救中心的救护人员习惯地将担架车停在飞机的后舱门,然后是救护车,然后是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室,然后是住院部7楼8病区。姚建林终于再一次安静地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朝思暮想的黎院士终于站在他的床旁,淡淡地望着这令多少人谈之色变的瘘魔。眼里充满着慈祥、关爱和自信。此刻的姚建林,几乎已是万念俱灭,仿佛是一架将要熄火的机器。是院士的微笑和鼓励,让他重燃起同瘘魔抗争的勇气。是的,为了关爱自已的亲人,为了厂里上千的职工,他要活下去。
四、转机初现
一切真得就这么顺利。神奇的双套管换去了陈旧的乳胶管,抗菌素根本就不需要用。伤口在缩小,水肿在消退。肠内营养恢复了,肉芽新鲜了,部分头皮移植在肚子上了,腹壁缺损也没了。膝部的伤经过手术也好了。于是他站起来了,又能走了,还能爬楼了。春去夏至,剩下的就是一个小小的“胰瘘与空肠造口瘘”了。
五、决战“瘘魔”
燕子飞去又飞回。终于老姚又躺在了手术床上,手术很快就顺利结束了。术后恢复奇迹般的好。其实,为了这个手术计划,黎介寿院士又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头上又添多少银发。
六、告别院士和战友
和其他无数的病友一样,在自己康复之际,老姚一定要在那块“肠瘘之星”的幸运窗前和医护人员合个影。这是他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想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