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病、多发病。它的本质是双眼视觉发育紊乱,不仅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甚至是立体视觉。弱视的定义是: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儿童弱视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报道不甚一致,最低的仅0.8%,最高的达4.4%。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统计报告,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大约为3%―3.8%。
弱视是先天的吗?
不少的家长这样问医生:“我孩子的弱视是先天的吗?”,家长这样提问题是出于对弱视儿童预后的关心,他们以为先天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不好,如果不是先天性的,治疗就有信心了。1987年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弱视分类标准中以及1994年卫妇幼第17号文《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中,均没有“先天性弱视”这一名称。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弱视主要是出生后视功能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是后天性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在我国弱视分类标准中,先天性弱视已不提了,所以弱视儿童的家长应当理解到,真正的儿童弱视先天性是极少见的。
在1987年我国弱视分类标准公布以前,有一些文献中有“先天性弱视”这一分类名称。先天性弱视的定义为视力障碍在患儿生前就已发生。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新生儿出生时,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出血影响了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一定关系,它属于器质性病变,疗效不佳。有些先天性弱视还继发眼球震颤,这种眼球震颤常在医生检查注视性质不良时发现,可有快时相慢时相的规律摆动,但属于微小眼震,频率高,振幅小,粗看容易漏诊。较罕见的先天性弱视继发于全色盲的弱视,多为双眼,这种病人因锥体细胞数量较少,或者部分锥体细胞功能丧失,视力主要依靠杆体细胞,所以儿童视力很差,伴有眼球震颤和畏光,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