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胚胎期第一鳃裂在发育过程中残留所形成,临床上较为多见,表现为耳轮脚前的小孔,如果不发炎,可以等待观察。儿童时期最易发生耳前瘘管感染,可以发生红肿、疼痛、溃烂、结疤,往往需手术治疗,对感染反复发作者,预防复发的最可靠手段目前仍是手术完整切除。传统的观点认为耳前瘘管需要在感染完全控制后,皮肤色泽恢复正常再进行瘘管切除,炎症期手术容易导致残管复发。然而一旦感染,由于炎性肉芽或瘢痕形成,瘘管被牵拉、挤压、变形、堵塞,分泌物不易排出,而致感染迁延不愈,炎性肉芽持续生长,需反复搔刮、换药,病程可达数月之久,若不手术,容易复发,若痊愈后再手术,长期的换药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那么耳前瘘管感染期可以手术吗?
我们认为感染期行耳前瘘管切除是适宜的。根据我们的治疗经验:小儿耳前瘘管感染局部脓肿形成,应控制炎症后尽早手术清除病变,否则局部炎症迁延,皮肤变薄,坏死缺损,局部瘢痕组织,对再次手术也有不利影响。从临床观察来看,在炎症初期或炎症初步控制以后,经过仔细操作,手术范围适当扩大等处理,还是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手术效果。炎症初期或炎症初步控制后手术,此时脓肿已作切开引流,肿胀消退,范围局限,边界相对清楚,即使仍有脓液,但因炎症局限,手术也可以去除病症,从而使得炎症得以控制而痊愈。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的好处有三:1行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时,在术前短期应用抗生素,然后抓紧时机进行手术,使患者病程明显缩短,减少患者长期换药的痛苦。2在脓肿切开换药,控制炎症后行瘘管切除术,及时清除病灶,不仅可使炎症急性期缩短,而且同时切除瘘管,只需一期手术即可治愈,从而减少了患儿痛苦和经济负担。3在脓肿切开引流后,局部分泌物较少,仅留炎性肉芽组织或瘢痕时手术,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时机
感染期可以手术,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在在脓液引流基本干净,瘘管周围软组织炎症比较局限,患者没有明显的全身反应时进行。这时术中出血量少、解剖层次较清楚,可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残留瘘管,残留的瘘管上皮、鳞屑、皮脂样物等一并彻底切除。
手术技巧
切口:现行外科发展的趋势是微创,耳前瘘管手术虽然是小手术,但我们手术在考虑手术效果同时还需考虑到术后美观,尤其是儿童,因此手术的切口很关键。我们的切口均是梭形切口,尽量沿着瘘口边缘,将瘘管完整切除(连同部分耳轮软骨)感染瘘管的在切除瘘管后,于皮下清除感染灶及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尽量保护皮肤的完整,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转瓣)修补,在彻底切除病灶同时保证了术后的美观效果。必要时采用双切口,在感染灶及瘘口周围分别作一梭型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瘘管周围组织分离,直至盲端。
使用显微镜:显微镜下可以明显区分瘘管和正常组织,感染期手术患者因术前切开换药,瘘管囊腔开放,瘘管并发感染灶的细小分支已经被炎症坏死肉芽和纤维增生所堵塞,造成染色剂不能注入细小分支,因此使用显微镜分辨瘘管和炎性组织尤为重要。
按照清创术的常规处理:双氧水、抗生素盐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用阿米卡星或者甲硝唑冲洗术腔。彻底切除瘘管及被波及的耳廓软骨及感染灶内的肉芽和瘢痕组织。因为局部瘘管、瘢痕及肉芽组织切除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较多,容易遗留死腔,增加感染机会。皮肤连带深层组织一起横褥式缝合,操作简单、可靠,保证了切口I期愈合,愈后仅留线状瘢痕,符合整形美容的要求,且避免了皮缘内卷、死腔形成。术后要加压包扎,继续抗感染治疗。
感染期手术复发率高吗?
临床上所谓的瘘管“复发”,是指脓肿引流或瘘管摘除术后瘘管尤其是分支瘘管残留所致感染又复发,术后感染是否复发主要取决于是否彻底切除瘘管及被波及的耳廓软骨和感染灶内的肉芽和瘢痕组织。所以,瘘管摘除彻底、不留残管,是预防瘘管感染复发的关键。术后有效的加压包扎及全身抗感染治疗也是炎症初期或炎症初步控制后手术患者恢复的关键。
在加强全身抗感染前提下,早期手术切除先天性耳前瘘管既缩短了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是治愈耳前瘘管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