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奶粉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小年龄儿童肾脏筛查,不少孩子在检查中发现有尿隐血阳性,进一步检查发现为镜下血尿,但孩子平时并没有不适的症状。许多家长朋友很着急,这么小的孩子出现血尿是什么原因?有血尿了该怎么办?
前一篇文章中已介绍了尿隐血与血尿的关系,这里简单介绍儿童出现血尿最可能的原因,以帮助家长们对此有所认识。
一、什么叫血尿?
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或在运动后有少量红细胞。但如果尿中红细胞增多,超过正常量就是我们所说的血尿。判定血尿的方法:取10ml清洁新鲜中段尿离心1500转/分,5分钟,取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如果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则称为血尿。轻者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二、血尿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人有两只肾脏,加上与肾脏连接的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承担的功能是将体内的代谢后的废物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肾脏是由许多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小球就象一个筛子,当血液从其中流过时,将有用的物质留在体内,而将没用的废物漏出去,这些没有的物质就会随着形成的小便一起排出体外了。如果各种原因使这个筛子发生变化,就会将一些有用的物质也随小便排出体外,如蛋白质、红细胞等,就会引起临床上所说的蛋白尿或血尿。当然,除了肾小球的病变以外,从肾脏到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的出血也会引起尿中的红细胞增多,形成血尿。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约98%为泌尿系统疾病本身引起,仅2%由全身或泌尿系邻近器官病变所致。我们检查尿中的红细胞,当出现大小不等、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有血红蛋白丢失时,即变形的红细胞为主时(多形型),为肾小球性血尿。如果尿红细胞形态基本都是正常均一的(均一型),即为非肾小球性血尿。通过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检查有助于我们初步判定引起血尿的部位。
肾小球性血尿: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见于:
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慢性及迁延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家族性良性血尿);
剧烈运动后引起的一过性血尿。
如果是这次筛查中出现的血尿,因为以前没有特殊症状,也没有其它疾病的病史,重点排除的是急性肾炎、IgA肾病、家族性良性再发性血尿。除了观察血尿外,还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尿,即尿中蛋白是否超标。一般来说,如果尿中蛋白正常的话,仅是镜下血尿,一般对人体的影响不大,可定期复查尿分析,观察3~6月,看血尿的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但如果同时有蛋白尿或观察过程中出现蛋白尿、或血尿加重呈肉眼可见的血尿,则需要及时进一步检查。
孩子检查出血尿,则家长也需进行尿液检查,如果父母一方出现异常的话,则需要对异常方的兄弟姐妹进行尿检,以发现是否为家族性的血尿。家族性良性再发性血尿通常结局较好,也就不必过于担心了。
如果检查的血尿是非肾小球性血尿 :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下的泌尿系统,见于:
泌尿道急性或慢性感染;
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石;
结核;
特发性高钙尿症;
特发性肾出血(在肾静脉受压或胡挑夹现象);
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膀胱憩室;
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
药物所致肾及膀胱损伤如环磷酰胺、磺胺、庆大霉素;
肿瘤、外伤及异物;
肾静脉血栓。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如果是均一型,在孩子重点检查是否由于感染、结石、高钙尿症等原因引起。
三、发现血尿通常需做哪些检查
1、确定为非肾小球血尿者
1)中段尿培养以寻找泌尿系感染的证据。
2)送尿检进行尿液生化分析,尿钙/肌酐比值>0.21时,则测定24小时尿钙;以发现高钙尿症。
3)疑为全身出血性疾病时则需要做相关血液检查如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
4)疑为结核时需做血沉、PPD及X线检查。
5)一般应常规检查B超,可观察肾脏形态,有无结石、畸形、肿物、左肾静脉受压及肾静脉血栓等。
6)腹平片可观察不透X光结石和钙化灶,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造影及逆行尿路造影根据需要选用。
7)CT诊断占位病变敏感性强,但因小儿血尿因肿瘤引起者极少,费用高,故较少应用。
8)如需肾动静脉造影可选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有无动静脉瘘、血管瘤及血栓等。
9)膀胱镜检查虽可直接观察血尿来自肾脏哪一侧或膀胱的出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并可取组织作病检,由于其为创伤性检查,有严格指征时才做。
2、确定为肾小球血尿者
1)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尿免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确是否有蛋白尿存在,如存在还需检查血白蛋白/球蛋白及血脂情况。
2)血ASO、补体C3、抗核抗体、乙型肝炎相关抗原等可帮助诊断是哪种肾炎可能。
3)血BUN、Cr及Ccr确定肾损害程度。
4)B超观察肾脏大小及内部回声等,有助于判定肾脏受损的程度。
5)肾活检对明确肾小球性血尿的病因、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有以下指征可考虑:
持续镜下血尿或发作性肉眼血尿>6月;
伴明显蛋白尿,又已排除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者;伴高血压及氮质血症者;
伴持续低补体血症者;
有肾炎或耳聋家族史者。
值得提出的是血尿的数量并不能提示病变的部位,血尿的严重程度也不完全与原发病严重性相一致。约5%的血尿患者,经各种检查后仍不能查出病因,其原发疾病多为微小的肾结石、肾脏轻微局灶性感染,早期多囊肾,肾血管系统的病变和隐蔽的肾小球疾患等。对这些血尿病人宜定期追踪复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