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痤疮种类较多,发病机制复杂,诊断需排除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治疗要注意药物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本文在这些方面做一简要描述。
痤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机体雄激素的代谢、接触的环境、遗传等因素。儿童的雄激素的代谢与成人不同,另外环境影响与青春期明显不同,因此儿童期痤疮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青春期痤疮有一定差异。
一、 儿童期痤疮的分类
胎儿雄激素?
接触促粉刺形成物质,润发剂最常见
局部或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接触二f英相关物质
母体摄入乙内酰脲
妊娠期男性化黄体瘤
二、 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痤疮的发病可能与妊娠过程中内分泌的变化相关。新生儿的肾上腺相对较大,能够产生β-羟化类固醇,它能刺激皮脂腺增生,另外,一些新生儿睾丸生成雄激素增加,主要生成睾酮,因此新生儿痤疮与新生儿本身激素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新生儿痤疮发病于刚出生或生后不久,男性多见。皮损好发于面部,以颊和额部最常见,也可侵犯后背和腹股沟。皮损表现为少量的闭合性粉刺,偶尔可见开放性粉刺、丘疹和脓疱。发病一般较轻,经数周和数月后可自发性消退。Thomas认为如果把具有少量粉刺作为诊断新生儿痤疮标准的话,约有20%的新生儿患有新生儿痤疮[1]。
新生儿痤疮一般病情较轻,可自愈,一般不需治疗,如果需要的话,炎症明显的皮疹可以选用红霉素软膏。
三、 婴儿痤疮
婴儿痤疮的病因不清,有患儿伴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睾酮水平升高。因此婴儿痤疮可能与下丘脑功能的异常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肾上腺源性的雄激素增高可导致女婴痤疮。
婴儿痤疮发生在6~16月之间的婴儿,多发于6~9月之间,男性多见。皮损通常局限于面部,以颊部最明显。皮损除粉刺以外,可发生有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愈合后遗留瘢痕。痤疮炎症明显,持续时间长,一些病例1~2岁后消失,多数持续到4~5岁,极少数可以持续到青春期。根据Kligman痤疮分级法对婴儿痤疮分级显示62%的患者属于中度痤疮,轻度和重度痤疮分别占总体的24%和17%。患过婴儿痤疮的患者一般在青春期痤疮比较严重,父母也可能有重度痤疮的病史。
治疗同寻常型痤疮。炎症明显时口服抗生素,在此年龄段主要选用红霉素,125~250mg/次,2次/d,对红霉素有抵抗的可加用甲氧苄啶,100mg,2次/d,Cunliffe[3]等使用此法治疗18例儿童痤疮,同时外用抗生素,获得了满意疗效。囊肿性损害可以选用2.5mg/ml的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对于以上方法不能控制的病例,国外有使用口服异维A酸的报道,用法为0.5mg/kg/d,疗程4~5月,短期疗效可,但长期副作用不清楚[3,4,5]。同时应告知患儿父母治疗是一长期的过程,青春期会再发。
四、 学龄前儿童痤疮
学龄前儿童痤疮发生于1~7岁之间,临床上及其少见,应注意患者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
鉴别诊断包括库兴氏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性腺或肾上腺肿瘤、青春期提前。临床上应测定骨龄、生长图、血总睾酮、游离睾酮、脱氢表雄甾酮、硫酸脱氢表雄甾酮、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催乳素和17α-羟孕酮等指标。另外有报道D-放线菌素可以导致痤疮的发生。学龄前儿童痤疮有时需要与颊部的毛发角化和粟丘疹鉴别。治疗同婴儿痤疮。
五、 青春期前痤疮
青春期前痤疮是一种在青春期体征出现以前发生的一种痤疮,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痤疮是青春期成熟的第一个体征。肾上腺功能和睾丸及卵巢功能的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两个因素。两种因素的异常导致青春期提前发育,青春期体征出现,青春期前痤疮生成。研究显示青春期前女性痤疮患者血中硫酸脱氢表雄甾酮水平较高。
青春期前痤疮可以预测青春期痤疮的严重程度,青春期中患严重痤疮的女孩在月经初潮前3年可出现大量粉刺,并且早期血中出现高水平的硫酸脱氢表雄甾酮,皮脂分泌率也高。青春期前痤疮最常侵犯部位是前额中部、鼻部和颏部,表现以粉刺性损害为主。进入青春期后皮损增多,炎症加重,多形成重度寻常型痤疮。
鉴别诊断需排除药物引起的痤疮样疹。持续性难治性病例需测定血中各种激素水平,查找病因,肾上腺源性的可以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多囊性卵巢的患者可以口服避孕药,如醋酸环丙孕酮,也可用螺内酯。
六、 儿童其它类型的痤疮
1、婴儿聚合性痤疮
婴儿聚合性痤疮临床少见,损害主要发生于面部,皮损和成人聚合性痤疮的表现相似,可有结节、囊肿、窦道和炎症后遗留的瘢痕。临床容易诊断,但需要与不同原因的脓皮病和脂膜炎鉴别。
治疗除选用常规处理婴儿痤疮的方法之外,国外有口服维A酸的个案报道,异维A酸,0.3~0.7mg/kg/d,连续服用4~6月[4],疗效满意,但未见远期安全性评价。异维A酸除大量已知的副作用外,还可能延迟骨生长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婴儿中毒性痤疮
大量外用的皮肤化妆品和药物可以导致痤疮的发生,主要包括油膏、乳膏、润发剂和矿物油等,父母在给婴儿外用此类物质时可导致婴儿中毒性痤疮的发生。婴儿中毒性痤疮主要见于美国黑人和地中海区域的人种。由于促粉刺生成的物质需要一定时间产生特异性的症状,因此患儿生后正常,几个月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生于前额、颞部、颊部和鼻背部的开放或闭合性粉刺。皮损也可发生于上下肢和躯干,主要和接触部位有关,因此可以和婴儿痤疮鉴别。
停用促粉刺生成物质后痤疮可自俞,不需治疗,如果恢复缓慢可以外用维A酸、壬二酸等药物。
3、类固醇性痤疮
成年人和儿童局部或系统应用类固醇均可导致类固醇性痤疮的发生,由于儿童完全发育的毛囊较少,因此类固醇性痤疮比成人少见。皮损表现为大量群集的炎性丘疹和脓疱,大小一致,直径较小,很少有黑头粉刺。临床研究表明,类固醇性痤疮的严重程度与吸收类固醇的量具有相关性。治疗可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维A酸类药物。
4、氯痤疮
人体接触或者摄入含有氯基团的芳香烃后,可以导致痤疮的发生,这种痤疮称为氯痤疮。文献报道在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台湾均有此类痤疮的流行。氯化芳香烃是一种强的促粉刺生成物质,它可以污染土壤、庄稼、空气和水,人的接触方式包括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或食入,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在接触后出现散在的坚实且顽固的粉刺,有时形成脓疱、丘疹和囊肿。主要发生于面部,部分患者手部受累。
氯痤疮比较顽固,治疗同寻常痤疮的治疗,常需服用异维A酸,预后易遗留瘢痕。
5、胎儿乙内酰脲综合征
胎儿乙内酰脲综合征是由母体妊娠期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引起。痤疮是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主要发生于面部,有自限性,皮损主要为丘疹、脓疱。同时患者伴有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颅面骨发育异常、趾骨末端肥大和毛发干枯表现。也有部分患者胎儿乙内酰脲综合征症状较轻,易被忽略。
6、母体妊娠期雄性黄体瘤诱发的婴儿痤疮
在妊娠期母体卵巢出现持续性功能性黄体,不断生成雄激素,母体呈男性化的表现,包括痤疮、皮脂生成增多、多毛和声音变粗。女性婴儿可有男性化的表现,痤疮和轻微多毛。妊娠期雄性黄体瘤的诊断需通过卵巢的超声波检查和外周血雄激素测定,B超可发现发现卵巢肿块,外周血雄激素的水平增高。在妊娠期切除过多的黄体即可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