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当今人类三大杀手之一。其中冠心病发病率更是逐年上升,而“心痛”是其主要症状及常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是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脑力活动紧张而体力活动少、精神刺激、食物含热量高、肥胖、A型性格、家族史、胰岛素抵抗、血纤维蛋白原增高、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等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冠心病心绞痛是现代病名,但传统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所认识,如在《内经》中述及“心病先心痛”,首次提出了“心痛”的病名。此后,有关“卒心痛”、“厥心痛”、“久心痛”、“胸痹”等论述十分详尽。对于心痛严重、并迅速造成死亡者称为“真心痛”,描述道:“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类似于现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古代医家提出七情内伤(思虑过多、忧思恼怒、大喜大悲等)、饮食失节(恣食肥腻甘甜、嗜酒无度、饥饱失常等)、肝肾亏虚(先天禀赋薄弱、年老体衰等)、气血不足(大病久病、劳倦内伤等)等是“心痛”的常见病因及诱因,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有不谋而合之处。古籍所载治疗“心痛”的许多方药如生脉散、血府逐瘀汤、栝楼薤白半夏汤、补阳还五汤、天王补心丹、参附汤、养心汤等等,疗效卓着,世代相传,一直延用至今。
在循证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材料学等学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外科治疗(CABG)为当今冠心病的三大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药疗法,具有整体观识病、个体化辨治的优势,其治法多样、疗效可靠、安全且毒副作用少、经济价廉等特点一直受到国人的关注。目前临床常用的中医治法包括:药物治疗(汤剂、各种剂型的成药、注射剂、气雾剂等)、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离子导入、雾化吸入、针刺(体针、头针、耳针等)、温灸、耳压、推拿、气功、水浴、心理疗法、磁石疗法等。尤其是当代的中医药工作者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研究,使得有着几千年经验积淀的传统医学理论与治法,在治疗“心痛”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疾病中,发挥出其独特的、引人注目的作用。对“心痛”的不同类型、不同证候,在“心痛”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不同的中医疗法,或“急则治标”,或“缓者治本”,或活血化瘀,或豁痰宣痹,或调补心肾,或益气养血……,与西医疗法相结合,常常可使两者的作用互补,疗效叠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心力压力过大,加之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改变,使得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轻、甚者发生猝死,不少英年早逝者往往“心痛”就是罪魁祸首。故而提醒大家,平时一定注意养性摄生、起居有律,适时采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防微杜渐。如中年以上者一旦有“心痛”出现,则应该及时到医院及早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