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不但是世界病死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也是威胁健康的严重问题。在肺癌的治疗和诊断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肺癌早期诊断率低
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诊断越晚,预后越差。0期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la期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60%,而II~IV期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则分别从40%下降到5%。近年来,尽管肺癌综合治疗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肺癌长期生存率仍只有10%~15%。其主要原因是80%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效果差。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可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甚至可以发现癌前病变,使肺癌的早期干预治疗成为可能。由于肺癌诊断基本是综合医院的工作,所以综合医院呼吸科医师任重道远,更应该加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工作。
2、肺癌的分期不够重视
肺癌的生存与准确的诊断和分期有关,但是目前综合医院的分期工作不细,往往满足于定性诊断,这对于制定最佳的分期方案并不合适,因为不准确的分期往往导致不准确的治疗。
3、综合与个体化治疗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有不断推出的新药和反复修正的肺癌诊治指南,但是肺癌的生存期仍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固然与尚无根治方法有关,但是综合治疗不够和个体差别毫无疑问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肺癌应该注意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或者讲要常规结合个体。
开创肺癌诊治新局面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目前已有多种生物制剂包括多种免疫调节剂、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问世,已经在肺癌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呼吸科医师更容易在治疗上发挥更大作用。但是,综合医院医师的肺癌诊治工作还不容乐观,原因是诊治规范不够,创新成果不多,急需组织起来,突出综合实力,开创肺癌诊治新局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工作:
1、加强肺癌组之间协作,普及肺癌规范诊治知识
中国有呼吸专科医师1万余人,其中有很多人专兼职做肺肿瘤防治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应该通过中华医学会肺癌学组组织起来,形成肺部肿瘤综合诊疗协作网,开展肺癌的早期普查和规范治疗工作。临床上存在的问题,肺癌早期诊断率低,综合与个体化治疗水平不足可以通过普及肺癌规范诊治知识来解决。采取普及提高并进,彰显综合水平的策略,需要通过学习班来普及诊治指南,同时合作申请高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经过5~10年的努力,将取得可喜成就。
2、提高早期诊断率
肺癌早期诊断一直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用于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常规方法有影像学技术,如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T)、PET/CT,荧光纤维支气管镜。以往研究表明,低剂量CT可以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是进行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但是如何改进LDCT检查方法、并联合应用其他检查技术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率仍然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尽管LDCT是检测早期肺癌的敏感手段,但它主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较敏感,而对侵袭前期和微侵袭期中央型肺癌的敏感性较差且假阳性率高。同时,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是一系列分子遗传和表型变异的积累。代谢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改变远早于形态学的异常,蛋白水平的改变是DNA及RNA水平改变的体现。因此,痰细胞病理学检查,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央型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能弥补上述LDCT筛查的不足。
同时,痰标本能从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形态学等多方面提供肺癌早期诊断的线索。其最大优势在于无创,易被检者接受。因此,从痰液细胞形态学、核酸、蛋白质水平多方面联合检测,从分子水平筛选出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可靠的肿瘤分子标志物,辅助肺癌早期诊断,将大大有助于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