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是一组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种疾病通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有腹痛、腹泻、体重减轻、便血等表现。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种族差异,北美、北欧高发,亚洲发病率较低,但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有持续增高趋势。在我国,总的来说,溃疡性结肠炎较欧美少见,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亦有所增加,重症也迭有报道,克罗恩病则相对较少见。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为什么会发生炎症性肠病?
迄今为止,炎症性肠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某些研究者认为这种疾病可能与微生物感染或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并发现这种疾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无传染性。
如何诊断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常有腹痛、腹泻、便血、发热、消瘦等临床表现,根据这些临床表现,结合各种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及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尤其是结肠镜检查,在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治疗炎症性肠病?
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而言,休息、饮食和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医师会根据症状要求患者限制膳食纤维或乳制品的摄入,并注意补充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患者还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减少精神负担。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目前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有柳氮磺胺吡啶、奥沙拉嗪、美沙拉嗪等。对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患者,还需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必要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某些抗生素如甲硝唑等对于控制克罗恩病的病情活动有一定疗效。
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大出血、肠梗阻等)的重症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炎症性肠病的病程长,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通常多伴有抑郁情绪,因此必要时可服用抗抑郁药物。
需要注意的问题:炎症性肠病与大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可增加大肠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国外的一项统计显示,左半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是正常人的2.8倍,全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是正常人的15倍,而幼年起病的全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甚至是非患者的162倍!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肠镜下活检是早期发现癌变病灶的有效方法。由于发生癌变的危险性与炎症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有关,而并非炎症的活动性,因此,对于处于缓解期的患者而言,定期进行结肠镜复查也是必需的。
大肠癌与克罗恩病的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据统计,克罗恩病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明显低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这可能与大部分克罗恩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出现并发症而进行了部分肠段切除术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