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重走不动路,别忽视腰椎管狭窄?
很多人辛苦一辈子,退休后却发现自己经常腰腿痛,走路走不远,起初疼痛尚可忍受,随着年纪的增长,腰腿牵扯性疼痛会越来越重,甚至寸步难行,以至买个菜、做个饭都受到很大影响,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往往成为泡影。提示腰椎已经出现较大问题,腰椎椎管已经变窄。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因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质增生而引起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它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中老年人群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腰椎椎管狭窄是椎管狭窄在腰椎部位的表现,主要有长期反复腰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下肢,一般先有腰痛,逐渐出现腿重、腿痛,部分患者会有下肢麻木、发冷、无力、甚至肌肉萎缩、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典型表现是间歇性跛行。所谓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走了一段路后(通常为数百米,严重时可为数十米),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腰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然后患者又可继续行走,再行走一段路后,又出现上述症状,不得已,需要再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如此情况反复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间歇性出现,所以称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表现可逐渐加重,即能坚持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跛行最明显的特征是当腰椎处于伸直位时症状加重,而弯腰时缓解。这是因为当腰椎伸直时腰椎管的容积变小,前屈时则变大,许多椎管狭窄患者在手扶轮椅或购物车行走时感觉正常,直立时疼痛反而加重。
由于椎管狭窄症是一个慢性的退变过程,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患者常有不十分明确的慢性腰痛史及轻度活动受限。这些症状往往在活动或工作后加重,休息后得以缓解,但腰部和臀部的疼痛通常不易立刻消失。这就像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由于内壁生锈,管壁增厚,管腔狭小,出水越来越小,终致管腔阻塞,水流中断。开始由于症状较轻,许多患者往往没有放在心上,认为是人体老化的正常现象。
在治疗上,对于早期症状比较轻的病例可试用非手术疗法。
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主要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但这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有时会产生诸如消化道刺激、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功能锻炼也是非手术疗法的一部分。患者可通过健身器材和腰背肌锻炼等方法,活动腰椎关节、伸展肢体。这些方法安全性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使用红外线、超声热疗等也可改善腰部肌肉和神经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此外,还可佩带腰带保护,目的在于加强脊柱稳定性,对滑脱继发狭窄者效果较好,但不宜长期使用,因长期使用可导致腰肌萎缩。
非手术疗法只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当疼痛发展到持续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时,则应考虑手术。
近年来,微创手术方法和理念进入脊柱外科领域。一方面,使用椎间盘镜等脊柱内窥镜可通过极小的皮肤切口(0、7到1、6厘米)将患者增生的韧带、骨赘和突出的髓核等病变摘除掉,解除神经压迫,根除病根;另一方面,手术放大设备(头戴式放大镜,手术显微镜)已开始应用于常规脊柱手术中。在放大设备下,可以清晰地辨别神经组织和血管等细微结构,避免了医源性误伤,保护并最大限度保存了正常组织,大大提高了脊柱外科的治疗效果,减小了手术并发症。手术后一般两三天就可以离床活动(不是1个月甚至3个月的卧床),三五天后可以出院回家。微创手术不仅在各种手术品类中是安全的,预后也是良好的,就风险来说也是最低的。
具体治疗方案需在进行专业的影像学检查之后才能进行。如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腰椎椎体退变程度、增生在哪一节椎体,腰椎有无畸形或有无合并其他椎体病变。如果伴有腰椎滑脱或侧弯畸形,手术治疗时一定要选择先进专业的技术设备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这样才可有效避免椎体不稳等并发症。
椎管狭窄可以预防,但要坚持平时的正确锻炼。腰部锻炼能维持正常腰椎的曲度,可预防椎管狭窄,锻炼在家里就可实现。如果腰曲度大了,应每天坚持弯腰和双手抱膝的床上锻炼,每天锻炼50-100次,一个月后,就会感到双腿有力,跛行也减少了;如果是腰曲度小了,趋于变直,就需要锻炼后伸腰背的办法,或在床上仰卧、屈膝、挺腹,每天练50-100次,锻炼一个月,也可使早期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腰部劳动强度大的人,工作时应配戴有保护作用的腰带,防止腰椎负荷过大。
问:如何判断是否真有腰椎管狭窄症?
答:任何疾病的诊断都离不开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就是要了解这种疾病对患者造成了哪些痛苦,体格检查就是医生通过一些物理的方法如基本的望、触、动、量等方法和一些专门的手法来判断是否具有某种疾病。在这个基础上医生会有一个初步的临床印象,然后再通过一些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确诊,从而做出临床诊断。疑有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也是这样的流程,医生首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怀疑本病时,可以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了解是否有明显的腰椎退变,在这个基础上,再行腰椎CT以及核磁共振扫描,即可明确是否有腰椎管狭窄。
问:腰椎管狭窄症走路不能走远路,但是骑自行车却不受影响,这是怎么回事?
答:腰椎管狭窄症有一个特点,患者往往在长时间站立不动或者伸腰时出现症状,但是改变体位,如将身前屈或蹲下或弯腰行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病人常喜欢保持弯腰的姿势。这是因为腰椎在伸直或后伸时,由于黄韧带的突入,会造成椎管容积的变小,加重了压迫程度;而前屈时椎管容积往往增加,症状改善。骑自行车时,腰部前屈,一定程度改善了腰椎管狭窄的压迫,所以患者骑车不受影响,但却不能长时间走远路。
问: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是一回事吗?
答:这是两个不同的病。很多人把中老年人的腰腿痛都归因于腰椎间盘突出,但实际上中老年人腰腿痛更常见的原因是腰椎管狭窄症,两者相似的地方是都属于腰椎的退行性疾病,区别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椎间盘坏了,脊椎的其它结构基本正常;而腰椎管狭窄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积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小关节的增生、内聚,椎体后缘的骨赘形成,黄韧带、后纵韧带等纤维组织的肥大增厚等,是一个综合因素引起的问题,这些硬性和软性的因素在总体上造成了椎管的狭窄,从而引起了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
问: 年轻人也会得腰椎管狭窄症吗?
答:腰椎管狭窄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腰椎管狭窄又叫先天性椎管狭窄,是指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发育不良所造成的,其中包括椎弓根较短、两侧椎弓根间距短、即所谓两侧小关节向中央靠拢、椎板肥厚、椎体后缘或小关节的肥大或变异等。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是指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包括黄韧带的肥厚与松弛,椎间盘突出、椎体脱位,上关节突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
因为有一些人有先天性的发育因素存在,本身的椎管就比较狭小,因此在有轻度的后天退变因素如椎间盘突出、韧带的增厚、椎体后缘的骨赘、关节突的增生内聚等,就可以引起明显的神经受压。所以尽管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但是在一些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病人来说,它的发病年龄就可以提前,30-40多岁就可以出现症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问:手术风险大吗?会瘫痪吗?
答:脊柱手术相对风险较高,所以需选择有经验的医生。一般来说,腰椎部位已经为马尾神经,也就是脊髓的末端,完全损伤的可能性不大。近年来,微创手术方法和理念进入脊柱外科领域。一方面,使用椎间盘镜等脊柱内窥镜可通过极小的皮肤切口(0、7到1、6厘米)将患者增生的韧带、骨赘和突出的髓核等病变摘除掉,解除神经压迫,根除病根;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放大设备(双目放大镜,手术显微镜)已开始应用于常规脊柱手术中,在放大视野下,可以清晰地辨别神经组织和血管等细微结构,避免了医源性误伤,保护并最大限度保存了正常组织,大大提高了脊柱外科的治疗效果,减小了手术并发症。另外,术前需要评估心肺功能是否可以耐受手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平稳可以手术。
问:如果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答:腰椎管狭窄属于退行性改变,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大,会继续加重,主要表现为行走距离缩短。如果压迫严重,甚至出现神经麻痹或神经损害,表现为足下垂和大小便失禁等。此时即便手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