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65年Trousseau已经注意到胃癌患者易发生四肢深静脉血栓,现在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ET)已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死因。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应加强基础和专科护理工作,密切监护,尽可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1、一般护理:(1)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因走动使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的机会,切忌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2)卧床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2周后,可以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加快组织消肿,减轻症状;(3)2周后,每日适量运动,原则上每日至少有10分钟连续运动。步行时出现疼痛即刻休息,疼痛减轻再继续活动直到预定目标,鼓励逐日增加活动量;(4)遵医嘱服药,应用抗凝药期间,按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注意观察穿刺点、鼻、齿龈部位有无异常出血,有无血尿、黑便;(5)经静脉使用抗凝、祛聚或溶栓药物时,最好选择患肢远端的静脉;(6)如患者突然出现胸痛、气短、咳嗽和咯血等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及早诊治。
2、患肢护理: (1)患肢保温,冬季需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组织的耗氧量;(2)注意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皮温变化,每日测量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观察变化,以协助医生判断疗效;(3)预防和消除形成溃疡的原因,每日清洗足部,一旦有溃疡可采用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液体清洗并用纱布间隔足趾,有湿疹、足癣等应尽早请皮肤科诊治;(4)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患肢抬高使之超过心脏平面,有利于血液回流,促使肿胀消退;给予治疗体位,具体:下肢抬高25度,膝关节屈曲15度,这种体位能使髂股静脉成松驰不受压状态,还可缓解N静脉的牵拉。
3、生活护理:(1)饮食上要清淡,给予低脂饮食,减少食盐摄入,多食纤维素、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滞度的食物;(2)应严格禁烟,烟中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管内膜变化引起胆固醇沉着。(3)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因素。肿瘤患者中高发静脉血栓有其特有机理:(1)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自身生成的促凝因子,或刺激其它细胞(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的促凝活性,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2)抗肿瘤治疗(药物、放疗、手术等)常导致血管壁损伤,激活凝血机制;(3)长期卧床、肿瘤压迫等因素导致病患者处血流减慢;(4)营养障碍、缺氧、血浆球蛋白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等因素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5)因长期静脉用药的需要,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科使用越来越多,不仅损伤静脉壁,置管表面也容易形成血栓。反之,高凝状态又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方面有促进作用,加速了肿瘤的恶化。
随着临床重视程度的提高和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恶性肿瘤合并DVT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有统计表明居肿瘤并发症的第2位,多数提示患者病期较晚,肿瘤负荷较大。
由于目前尚不能预测肿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常规的预防策略尤为重要,对手术、化疗患者,尤其是有高凝状态的患者,有学者提倡给予小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