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最好,早期发现手术切除率高,甚至可以达到完全治愈。早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可达78.23 %,而晚期者五年生存率仅38.12%。在我国,每年发生癌症的病人约16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存在难以早期确诊的现象。肺癌是当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在临床上约86%以上的患者确诊之前已属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肿瘤的确诊率,确诊速度,对于提高其治愈率非常重要。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超过心血管病,各级医院都在相继成立肿瘤专科,无论哪科医生都会遇到肿瘤患者,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相关知识。
近年来,随着新化疗药的不断问世、新化疗方案的不断出现,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下降及减轻趋势,大致有以下特点:
1、因某些联合化疗方案所含药品的种类有减少趋势,疗程总体时间也有缩短,大剂量用药的现象不多,剧烈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趋缓。
2、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骨髓移植的应用,提升白细胞的速度大有提高。
3、由于阿霉素、大剂量CTX等药的应用有下降趋势,心脏毒性减小。
4、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等问题更加重视。
5、长春瑞滨等药应用总量上升,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溃疡的现象增多。
随着高效、低毒化疗药的发展及处理毒副反应的进步,中药在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中的地位也需随之调整,使之与新药及新方案紧密配合,发挥中药的作用。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计划已从事大规模的临床观察,目前化疗药的种类及方案都有许多变化,中药治疗化疗毒副反应仍以辨证施治为主;本文仅对近年来常用新药所出现毒副作用的处理,介绍个人常用方剂的体会。
骨髓抑制仍是目前化疗的重要毒副反应,以外周血粒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紫杉醇、泰索帝、诺维本、喜树碱类新药如羟基喜树碱、伊利替康、拓扑替康都可发生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早已不是以鲨肝醇、利血生为主的时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一类的诸多药物起效迅速,作用明显;但是白细胞持续低下的情况仍十分显著,原因是:
1、在升白药物作用消失后,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会更加低下,这时患者往往已经出院。
2、卡铂参与的一些化疗方案增多,这些患者多在第四周白细胞下降至最低点,经治疗程越多,恢复越慢。患者多在第三周出院,在院外处于长期的白细胞低下状态。
3、口服化疗新药日渐增多,如优福定(FT-207)、卡莫氟(HCFU)、氟铁龙(5-DFUR)、希罗达等,患者多在家中服用,且不能及时查血,引起长期慢性持续的白细胞下降而不能及时发现。
4、亚硝脲类化疗药如CCNU、BCNU、MeCCNU等,迟发性的白细胞下降多发生于第4~6周,第8周开始恢复,短期的药物刺激对多次化疗者,骨髓功能难以长期稳定地恢复正常。
中药保护骨髓、升白作用缓慢,不如集落刺激因子作用快捷,也难以改变有些药物迟发性骨髓抑制的变化规律曲线,但可以减少其下降的程度;且作用持久,多以口服为主,无明显毒副反应。其作用机理是动员“气血生发之源”来造血,而不是把骨髓中的白细胞“驱赶”到外周血中。这样,在非紧急处理的情况下,及早应用中药对防治白细胞长期持久低下是有益的。
化疗药引起的白细胞下降不可统称“血虚”,其治法也不宜称“升血”或“补血”。中医的“血虚”是指在总体上血液生成不足或濡养功能低下,表现为面色苍白、萎黄,唇舌无华,眩晕心悸,舌淡脉弱等,与现代医学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相似。单纯白细胞下降I级或II级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高于II级者可有气短乏力,精神不振,倦怠头晕等,近似中医“气虚”证,应以益气治疗为主,同时应关注“气血同源”,补肾气、补心脾,在诸多方剂中常见的益气药有党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枸杞子、女贞子等。常见方剂举例如下:
补中益气汤:生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可改善脾胃气虚的消化道症状及四肢无力等倦怠症状。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益气、滋阴、养心。可减轻乏力,振奋精神,改善头晕、气短症状,与十全大补汤同用提高疗效,对蒽环类化疗药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神经毒性的中药治疗
紫杉类、长春碱类、鬼臼类都可引起神经毒性,长春地辛及新的铂类药的应用增加,可有高频听力障碍,并使外周神经炎的发生增多,如手套样感觉异常或迟钝,手足末梢麻木感等,遇冷后加重,其发生程度与用药量有关。维生素B1、B12等药有一定治疗作用。
中医对肢端麻木称“不仁”,可因气血亏虚、阳虚阴盛导致经脉不充,寒湿瘀阻,风邪中络引起四肢麻木,与化疗药引起肢端麻木的某些表现尚有相似之处,故以温阳通络为治则,方药如下: 炙黄芪15g、当归15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秦艽10g、寄生10g、伸筋草10g、钩藤10g、独活10g、苏木10g、桂枝5g、木瓜10g、牛膝10g、桑枝15g。
方中黄芪、当归、补骨脂、骨碎补补养气血,活血温阳;秦艽、寄生、伸筋草、钩藤、独活祛风通络;苏木、桂枝、木瓜通阳达络;牛膝、桑枝为引经药通达四肢。
中药外用治疗无菌性静脉炎
化疗药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有些药本来就属于“发泡剂”范畴,如阿霉素等蒽环类药,氮芥等,漏出血管外引起皮下软组织的炎症、溃疡及坏死,有些药目前临床应用机会较多,血管外渗出现的几率也高,如诺维本等长春碱类新药(3)。化疗所致软组织损伤首先要分清因血管壁不良的慢性渗出还是注射不良的漏出。化疗药可刺激软组织,出现强烈疼痛,组织苍白,水肿,干性坏死,溃疡,瘢痕形成等过程。及时封闭、冷敷、理疗等措施有一定效果。
中药外敷可分为两步:前3~4天疼痛剧烈,皮肤尚未溃破,在应用止痛剂的同时,可用中药外用配合止痛、固涩:鸡爪黄连5克、血竭1克、冰片1克、硼砂1克,研末,蛋清调匀外敷或黄连浓煎后加入其他中药外敷。疼痛缓解后以生肌长肉,收敛固涩为治则,组方如下:生黄芪20g、当归20g、紫草10g、红花10g、生大黄20g。置锅中,放植物油,浸过中药约2cm,浸泡约8小时,待中药浸透后添加植物油至高出中药2cm。文火烧开,及时搅动约10分钟,注意不可糊锅,稍放凉后过滤,置瓶中,每日换药用。
腹泻的中药治疗
化疗药引起腹泻症状的增加与一些新化疗药的使用增多有关,主要是氟脲嘧啶衍生物如氟铁龙、卡莫氟、喃氟定、优福定以及伊利替康(CPT―11)等。轻者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增多;重者可有水样便或血样便,引起乏力、萎黄,生存质量下降,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在补足液体量和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的同时,中药有一定止泻作用。方剂举例如下:
养脏汤化裁,适用于泄泻腹痛,脾胃虚寒者:人参5g、茯苓15g、当归10g、白术15g、肉豆蔻10g、肉桂3g、诃子15g、升麻10g。
参苓白术散化裁,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浊泄泻者:人参15g、莲子肉10g、薏苡仁10g、茯苓15g、白术15g、砂仁10g、山药15g、石榴皮10g。
中医药对化疗药引起的腹泻治疗应关注病人的全身状况:有些人已经多次化疗,故多以脾虚为本,除腹泻外还常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故方中常用人参、薏苡仁等健脾益气;化疗药引起的腹泻可因化疗药的毒性对植物神经刺激的结果,减少胃肠神经对化疗药的应答也是减少腹泻发生的一个方面,故方中应用茯苓、白术机会较多;其次为减少胃肠液体的分泌,增加水分吸收以减缓津液的丢失,故用石榴皮、诃子以涩肠固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