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腰缠火丹”,俗称“蜘蛛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本症好发于冬末及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主要表现为簇集性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一般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超过1~6个月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 HN) ,以跳跃性疼痛、烧灼痛、间歇性刺痛以及感觉异常为特征,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难消除,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吴敏智
P HN 的发生机制与周围神经干水肿、炎症、外周感觉传入纤维 ( 包括伤害性感受器) 活性增高 、异位冲动 ,引起中枢突触再生、中枢敏化有关,因此在疱疹急性期( AHZ ) 减轻局部损伤、促进早期愈合、控制神经痛,削弱外周伤害感受器敏感性及由此导致的中枢敏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有以下方法。口服止痛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局部麻醉治疗(如:利多卡因软膏);神经阻滞及高压氧治疗等等。
物理治疗中,长波紫外线(UVA)及红外线(IR)两种波段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紫外线波段经皮肤吸收后产生一系列光生物学效应,可使组织排除致痛物质,痛阈上升,皮肤感觉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起到止痛的作用。同时,紫外线照射产生的红斑效应可抑制原来疼痛的兴奋灶,从而消除疼痛;红外线照射产生热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炎性物质及代射产物迅速吸收消散,提高细胞的吞噬功能及细胞机能,有利于组织再生和修复。红外线的热作用还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起到镇静止痛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因此,联合UVA+IR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够预防和较快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可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手段较多,但缺乏特效性。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予以选择,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以减轻疼痛,缩短病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