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一个高中毕业生自幼想成为一名军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因为自己近视高达900度而苦恼不已。他和家人跑了多家大医院,但因其眼角膜较薄,接诊医生均认为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2010年11月,这位青年走进了徐州市中心医院,智淑平主任医师为其检查后,认为这位患者的确不适合采取常规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法,但可以做“改良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智淑平为这位青年成功进行了该项手术,术后双眼视力分别恢复到1.2和1.5,这位青年和家人激动不已,不久他便实现了参军的夙愿。
目前参军体检在即,又将迎来一个准分子激光手术高峰。
什么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我国是近视眼高发大国,广大近视眼患者倍受视物朦胧和戴眼镜的困扰,也影响了参军、升学和就业,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自1995年被引进我国,十多年来,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近视眼患者欢迎,每年都有上百万近视患者选择这一手术而重返清晰明亮的世界。开展最为广泛的术式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外文缩写为LASIK,也称IK,其手术方法是,先用板层角膜刀在角膜浅层切一片厚度为130~160微米带蒂的角膜瓣,因制作的瓣较厚,则瓣下角膜基质保留较薄,因此它不适合于角膜薄而近视度数较高的患者。2001年我国又引进了国外另外一种术式即“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外文缩写为LASEK,也称EK。手术方法是先用化学方法松解角膜上皮,用角膜铲剥离一个厚度仅约为60微米的带蒂角膜上皮瓣,然后在瓣下用准分子激光对中央区角膜基质进行切削,最后将上皮瓣复于原位。因制作的瓣较薄,从而保留了较厚的角膜基质,适合于角膜薄而度数高的患者;不用刀做切口,也适合于小眼睛、角膜过于扁平或陡峭难以行LASIK手术的患者,板层角膜刀的“瓣风险”也不存在,手术更为安全。另外对有角膜新生血管及长期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也比LASIK安全,而且术后视觉质量好,干眼发生率低。但这种术式也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缺点,即术后容易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并发症,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这种并发症是导致术后度数反弹、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此影响了手术效果,限制了这种手术的开展,甚至很多医院没有开展,从而将许多角膜薄的近视患者拒之门外。
什么是改良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改良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是针对“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并发症而改进的一种手术方法,术中在角膜激光切削区采用特殊方法使用一种免疫抑制剂,术后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并发症发生,不再出现度数反弹和视力下降。 智淑平主任医师自2002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这项先进术式,而且通过不断探索,在方法上做了改进,经改良后不仅克服了以上并发症,改善了手术效果,还拓宽了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适应症,使角膜薄而度数高等近视患者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从而造福于更多的近视眼患者。智主任的有关课题被鉴定为国内领先,其论文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第5 期以论著形式发表,后来被众多期刊所引用。并于2005年10月的全国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研讨会、2006年6月的第十届江苏省眼科学会、2007年9月第六届科医人鹰视准分子激光用户会上,智淑平应邀对此研究成果做大会专题报告,在全国及全省范围内介绍此先进经验。10年来,智淑平已为数千例特殊近视患者成功实施了这种改良手术,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这种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