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不用开刀,请到XX医院。”“XX药,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见效快,…。”腰椎间盘突出症确是常见病多发病,最多见症状就是腰腿痛。老百姓常说的“坐骨神经痛”“老寒腿”等,其中大部分就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椎间盘”是怎样的结构。“椎间盘”是椎骨的连接装置,包括“纤维环”和“髓核”二个部分,如囊裹水。“纤维环”相当于“囊”, “髓核”相当于囊中之“水”。它除了骨的连接作用外,还起着象“弹簧垫”一样的“减震、弯曲”作用,以保证腰的运动灵活。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其“囊”的损伤就更加容易一些,可因外伤、劳损、闪挫及某些先天不足而引起。一旦“纤维环”损伤,“囊”就裹不住“水”, “髓核”就从损伤“纤维环”突出,如压迫神经就会产生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但绝大多数是以腰腿疼痛为主,可以是单纯腰痛、单纯腿痛、也可以是腰腿俱痛;肢体的麻木,冷酸也是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地说,神经压迫首先出现的症状是“麻木”,而由于髓核突出,造成神经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根等组织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的出现,与“突出物”的致压部位、压迫程度相关。主要可有以下几个:
1、腰痛并延坐骨神经走向区域的放射痛、麻木,甚至是肌肉无力、萎缩。
2、单纯下肢疼痛。
3、一侧或两侧臀部疼痛,或伴腰痛。
4、行走或活动疼痛症状加重,卧床可好转。
5、步行不过百米,需休息后再次前行。
6、其它不典型症状。
但其症状的出现,在每个病人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临床难以快速诊断,而常常需要进一步作“CT”“MR”检查。
自从1934年Mixter和Barr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以来的半个世纪里,众多医学家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基础科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治疗方法众多,但总体疗效优良率在80%左右,这就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广告轰炸的原因了。
目前医学界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约有70%以上经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消失。甚至某些突出“纤维环”流向椎管压迫神经的“髓核”,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的作用而逐渐吸收。非手术疗法包括:卧床休息、针灸、推拿、敷药、理疗、牵引、服药等等,均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外科手术疗法又包括传统的手术疗法(开刀)以及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主要包括:镜下椎间盘手术和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两类。
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方式有几种:皮穿刺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减压术、化学髓核溶解术等。
由于受到器械和技术要求的限制,镜下椎间盘手术开展得并不广泛。而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如:激光、等离子、臭氧等应隶属于“经皮穿刺椎间盘减压术”之列,优势就是创伤小,恢复快。其治疗原理是通过激光、等离子、臭氧的理化特性,对髓核作用,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突出的髓核张力下降、回缩,达到治疗目的的。
但是,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往往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常伴随有“突出”周围组织的增生、神经通道的狭窄、脊柱序列的改变、椎骨的异常活动度加大(不稳)等,对于这样的患者,非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治疗往往是效果不明显的,常需通过手术治疗(开刀),从而恢复脊柱序列,稳定椎骨,彻底清除神经周围致压物,改变内环境。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内植物材料技术也日益成熟,腰椎手术也显得不再可怕。手术(开刀)治疗又可以分为“融合与非融合”两类,作为患者可不必深究。作为医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手术适应症的严格控制,减轻手术中不必要的创伤。不管如何,手术治疗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告诫患者朋友要注意几点:
1、 症状的出现已经影响正常的生活;
2、 症状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耐受程度;
3、 反复发作,存在神经功能异常症状;
4、 经过了正规的非手术治疗三个月以上;
5、 希望缩短病程、减轻负担;
6、 影象诊断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7、 对医生的信任度较高,可以性命相托。
以上供参考,如果有三到四点以上吻合,可考虑手术。
至此,许多面临手术的患者和家属都会问同一句话:“手术有什么后遗症?”从理论上讲,由手术操作带来的后遗症的可能性不大,所有后遗症都是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多少,所选择的术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不会有超过原发病程度的后遗症产生,不必过分担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