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浅静脉曲张绝大多数是大隐静脉曲张(少数为小隐静脉曲张或大小隐静脉曲张都曲张),临床上极为常见,全球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此类疾病,发病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且长期站立和重体力劳动可以成为诱因。
病因包括:
(1)静脉壁薄弱。
(2)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逆流。
(3)浅静脉内压力升高,如妊娠。
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尤其在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弯曲,甚至卷曲成团,酸胀,乏力,久站后出现足部浮肿,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常有褐色色素沉着和湿疹。如时间过长或治疗不当均可导致下肢水肿,局部组织缺氧,引起皮肤角化、脱屑,轻微外伤即可导致愈合不良,迁延为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俗称“老烂腿”。大约20%~25%以上的下肢静脉性疾病合并下肢溃疡形成。
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各种报刊、媒体出现大量的有关该病治疗方法的宣传和广告,良P不齐,医生也会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建议,作为患者很难选择。
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正确治疗方法应该结合不同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治疗要求。
该病的治疗方法有:
(1)姑息治疗:适用于妊娠期,疾病早期临床表现轻微,高龄或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患者应适当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和避免长期站立。
医用弹力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约束力,可以减少活动时因肌肉收缩产生的浅静脉高压,配合适当的增加静脉壁弹性,减少渗出的药物治疗;但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慎用弹力袜,且弹力袜应白天穿,夜晚脱去弹力袜并采用下肢稍抬高的体位睡眠。
(2)局部硬化剂注射:即所谓的“打针”、 “注射疗法”,“液体刀”等,是一种非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复发率高,并发症较多(如硬化剂过敏,损失周围神经而引起肢体顽固性疼痛,硬化剂漏入皮下导致皮肤及皮下脂肪坏死而形成难愈性溃疡,甚至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仅作为手术后局部轻度复发患者的辅助治疗。
(3)外用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对下肢静脉曲张有确切疗效的外用药物。
(4)手术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浅静脉点式剥脱术,该手术适应于绝大多数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在腹股沟处大隐静脉汇入深部静脉(股静脉)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分段抽剥下肢曲张的静脉团块,治疗彻底,复发率低。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深静脉瓣膜修补术,适应于部分伴随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疗效不佳,手术在原来的高位结扎和剥脱的基础上,修补伸长、松弛的瓣膜,使其恢复预防静脉血倒流的作用。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腹腔镜下)穿通支结扎离断术,适用于穿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单纯高位结扎和剥脱术后仍有下肢顽固性溃疡者;
(5)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法,如激光,射频电凝等,创伤很小,仅有微小的皮肤穿刺点,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仅适宜部分患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