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脑卒中是一项排除性的诊断,也即不能明确的找到导致脑卒中的病因时,才能下此诊断。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部分不明原因脑卒中的发生是有其隐性病因的,只是过去我们对其认识不足,其中先天性的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就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1、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
胎儿时期,肺不能接受血流,返回到右心房的血液是通过开放的卵圆孔分流至左心房的;出生后,约75%的人卵圆孔自动关闭,而25%的人发生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是血液动力学无意义性心房间的交通,正常情况下,卵圆窝膜可阻挡左向右的分流,当存在导致右房压力升高的情况时,卵圆孔重新开放,为奇异性栓塞(如矛盾性栓塞,反常性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提供了一个管道。如果患者存在下肢小栓子,可随血循环到达右房,当患者用力时(即Valsalva动作,如咳嗽、屏气),未闭的卵圆孔开放,栓子通过卵圆孔到达左房,继而到达脑,形成脑栓塞,也即上述的奇异性栓塞。在脑卒中患者中,PFO的发生率其实并不低,美国每年有7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80%有明确的病因,20%病因不明,在病因不明的患者中,PFO的检出率高达40——50%,在一般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也达到20%,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万——6万脑卒中患者是由栓子通过PFO造成的。国内目前尚无如此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故国内的发病率尚难以准确估计。
随着心脏超声影像学的发展,盐水注射对比成像能够显示出心房间的分流,使隐源性卒中与PFO之间的密切关系更清楚。PFO的患病率尚无精确统计,取决于统计方法和所选人群。在一组965例尸检患者的研究中,PFO检出率为27.3%,30岁以下者为34.3%,80——100岁为20.2%,无性别差异。超声心动图发现,健康人群中PFO检出率为9.2%——11.2%。
2、PFO与脑卒中、特殊职业人员的关系
自1877年Cohnheim首次报道奇异性栓塞以来,迄今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所谓奇异性栓塞是指左房未发现血栓的情况下,脑、眼以及心肌等部位发生栓塞,目前认为栓子来源于静脉系统,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通过未闭卵圆孔由右心进入左心系统,进而导致体循环栓塞。尸体解剖发现,1——9岁年龄组患儿未闭卵圆孔的平均直径为3.4 mm,40——99岁为5.3——6.5 mm,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卵圆孔有增大的趋势,可能是由于右房扩大牵拉卵圆孔所致。特殊职业尤其是潜水员或潜水爱好者合并PFO时可导致奇异性栓塞,减压病合并PFO者奇异性栓塞的发生率比无PFO者高4.5倍[4]。关于潜水员和飞行员伴发TIA和奇异性栓塞的报道表明,这些特殊职业者在潜水、飞行后出现肢体麻木、偏瘫、眩晕等脑卒中症状,超声检查发现PFO,Valsalva动作后出现右向左分流,介入治疗封堵卵圆孔后,上述症状不再发作[5]。伴PFO的健康成年人,尤其合并下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也可发生脑卒中。
3、奇异性栓塞的诊断标准
(1)无左侧心脏、动脉栓子源的全身性或脑动脉栓塞;
(2)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动脉栓塞;
(3)心脏存在右向左分流;
(4)有持续性(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或短暂性(Valsalva动作或咳嗽)右心系统压力升高。
有下列情况时,栓子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1)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
(2)潜水病或减压病所致的空气栓子;
(3)手术或外伤后形成的脂肪栓子。
4、PFO的辅助诊断方法
经食道超声(TEE)是PFO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房间隔结构。目前多采用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嘱患者咳嗽或做Valsalva动作以增加右房压力,使之出现右向左分流,增加检查的敏感性。根据分流微泡的数量判断PFO的大小:小量分流不超过10个微泡,大于10个为大量分流,大量分流进一步细分为淋浴型(大于25个微泡)。目前最常用的声学造影剂为生理盐水,手振生理盐水8——10 ml加1——2 ml空气,通过一个三通开关将2个10 ml注射器连接起来,反复将生理盐水在2个注射器之间快速重复抽吸10次左右后经上肢静脉快速推注,提高静脉推注速度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检查中使用彩色多普勒比二维超声效果更好,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TEE彩色多普勒加声学造影诊断PF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几乎达到100%。
经胸超声(TTE)彩色多普勒加声学造影检查方便快捷、痛苦小,特异性为100%,但较TEE敏感性低,约为80%。因此,TTE阴性不能完全排除PFO诊断,阳性者可避免行TEE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声学造影剂检查多用于存在感觉异常、神经疾病的患者,TCD可在脑循环中探测到来自PFO的造影剂微泡,从而推测心脏水平由右向左分流。
上述检查过程中均需患者配合做Valsalva动作,这样,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5、PFO的治疗
PFO可导致脑卒中,部分患者会留有残疾,危及生命。
5.1 药物治疗
包括抗凝与抗血小板制剂 迄今为止,对于用哪种药物尚无统一意见。缺血事件发生后,即使给予系统的抗凝治疗,脑卒中或TIA的再发率仍较高,有研究表明,即使口服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脑缺血的复发率仍高达8%。目前尚未发现各种抗凝药物之间对再发性脑卒中或TIA的效果有何差异,而且,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还有可能导致出血并发症。
5.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PFO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手术创伤大,而且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再发脑卒中或TIA,因此该方法目前已经不是治疗PFO的主导方向。
5.3 经皮PFO封堵术
自1974年采用双盘装置封堵房间隔缺损以来,各种装置被借用到PFO的介入封堵治疗中。由于PFO与房间隔缺损解剖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封堵房间隔缺损装置的基础上,对PFO封堵器进行了必要的改进。至今已有多种封堵器用于PFO的治疗,例如:双面伞封堵器、钮扣式补片封堵器、ASDOS双伞、Angel Wings中心自膨性双伞(镍钛合金丝支撑)、在双面伞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封堵器(Cardial-SEAL、Star-Flex)、PFO-STAR封堵器、序惯折叠封堵器、Amplatzer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PFO专用封堵器。Amplatzer PFO专用封堵器是目前常用的封堵器,现有18 mm、25 mm、35 mm三种型号。Beitzke A[9]等使用5种封堵器治疗251例PFO,取得良好的效果。解放军总医院王广义等采用介入方法治疗164例15——68岁的PFO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头痛,该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达到100%,术后24 h、1月、3月、6月、12月随访行TTE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发偏头痛,1例房间隔瘤患者术后3个月用力时发生头晕,其他患者未见异常。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的适应征及禁忌征[8]:有下列之一者为适应征包括 :
(1)PFO患者合并原因不明的脑栓塞;
(2)PFO合并原因不明的TIA或脑缺血性病变;
(3)PFO合并原因的不明颅外血栓栓塞;
(4)PFO合并静脉系统血栓引起的脑梗死者;
(5)外科手术封堵PFO后残余漏。
禁忌征包括:
(1)任何可以找到其他原因的脑梗死,诸如心源性、周围血管系统、血管炎、高凝状态;
(2)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禁忌征;
(3)下腔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性梗阻、全身或局部感染、败血症、心腔内血栓形成;
(4)妊娠。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我们采用封堵治疗PFO尚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而有些报道[11]的合并症包括:
(1)术中一过性房性早搏、房速、房颤;
(2)随访中发现无症状性封堵器表面有血栓形成;
(3)个别病例出现封堵器金属骨架断裂;
(4) 感染、出血、心房穿孔、分流、栓塞等。
Krumsdorf等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多,从1992年到2003年应用9种封堵器治疗1000余例(593例PFO和407例房缺)患者,其中20例患者术后TEE发现无症状性封堵器表面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增加抗凝药物剂量后封堵器表面的血栓均在几周内消失,无临床血栓并发症。
目前认为,原因不明的脑卒中合并PFO是封堵器治疗的强适应征,潜水员等特殊职业者并发PFO时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Germonpre等随访一组潜水员7年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PFO直径普遍增大,减压病的发病率增高,这说明除已经出现脑卒中的PFO患者外,对特殊人群的监测及治疗也是必要的。
大量研究表明,伴PFO者发生原因不明脑缺血事件的几率显著高于无PFO者。美国每年约有70万人发生缺血性卒中,病因不明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10%——40%,已经证明部分病因不明的卒中与PFO有关,其中3——10万卒中患者是由PFO所致,由此推算我国可能至少有15——50万卒中患者由PFO引起。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是预防奇异性栓塞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封堵器用于临床,最常用的封堵器有3——4种,操作较以往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于原因不明的脑卒中患者,同时证实伴有PFO、存在右向左分流者,应采用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医师应与神经科医师相互协作,加强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