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包括溶血性黄疸、肝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正常胆红素不超过17.1 umol/L,胆红素水平在17.1——34.2umol/L时,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形黄疸,超过34.2umol/L 即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但是最先出现黄染的是双眼巩膜,这是为什么呢?
这得先从结缔组织说起。结缔组织有3种纤维,最多一种的叫胶原纤维,因其色白而被称为白纤维;其次是弹力纤维,因其所含的弹性蛋白与胆红素结合力很强,使之呈黄色,故又称为黄纤维;此外还有网状纤维,因其可被银染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人眼的巩膜主要是胶原纤维,因此巩膜不仅具有一定的韧性,而且呈白色。此外,巩膜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弹力纤维使,因而具有一定的弹性。正常情况下由于弹力纤维中的弹性蛋白可以结合少量胆红素,因而巩膜外观为白色透微黄。而当发生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中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过多的胆红素与巩膜中的弹性蛋白结合使之由原来的白色变成黄色。
正常情况下巩膜是白色的,黄疸时突然变黄,颜色对比非常明显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其实黄疸时,皮肤、口腔黏膜也会变黄,只是与正常时颜色对比度不够强烈,不易引起注意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