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出的PAD患病率还受检测手段的直接影响。美国1项研究显示,以踝肱指数(ABI)为检测手段,ABI<0.9为诊断标准,40岁糖尿病患者PAD患病率为20%,>50岁者为29%。PAD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更严重的是其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病死率增加。
PAD患者常表现为两种情况:管腔狭窄早期主要表现为以行走时出现疼痛为特征的间歇性跛行,随着狭窄的加重可出现静息痛甚至丧失行走能力和伴随组织坏死与溃疡发生为特点的危重肢体缺血(CLI)。CLI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50%或更低。CLI的治疗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改善受累肢体的功能和防止截肢,还要防止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去除吸烟等危险因素、强制性的运动锻炼、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扩血管药物以及行循环重建手术[外科手术(如旁路移植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技术(如支架置人或球囊扩张术)]等。约40%的CLI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不能改善预后,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截肢目前被认为是为挽救生命所做出的最后治疗选择,但截肢后的总病死率大约为25%一50%。CLI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大约4 0%的患者不符合进行循环重建的指征或进行循环重建不能得到有益的反应。对于这些“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药物治疗对延缓病情进展和预防截肢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探索缺血肢体血液循环重建的新的治疗策略,对于减少患者截肢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