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这个诊断字眼,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诸多媒体上频频曝光,可以说这个医学的专业名词,现在已经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了。
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和腰腿痛症状的袭扰。在卧床休息、推拿按摩、拔罐理疗以及服用止痛药物不见好转后,则会前往熟悉的医院或者诊所求治。在这之后,大多数未接受过正规脊柱外科培训的医生,通常会不假思索地诊断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那么,是不是每一个腰痛的病人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对腰痛进行明确的鉴别诊断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该病诊治的关键问题所在。另外,对该类患者进行正确、合理的科普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在真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之前,由于可能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盘及腰椎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因此相应地会产生一些前驱症状。这些前驱症状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或可突然发生,或可反复发作,或可引发更大的灾难和痛苦。它们成为一颗颗定时炸弹,是腰突症发作的重要诱因。具体内容如下:
(1)轻微动作引发的急性腰痛 这里所说的引发腰痛的轻微动作,如:弯腰拾物、“猫腰”洗脸、刷牙等并非剧烈活动的动作。由此类轻微动作所致的腰痛,一般可通过2-3天的卧床休息,或服用消炎止痛药物等治疗,即可得以缓解或自行恢复,故患者往往会将其视为“闪腰”、“扭腰"或“挫腰”,而不加以重视,不认为是:即将可能会发生的椎间盘突出的报警信号。
(2)有间歇期反复发作的腰痛 在椎间盘存在退行性改变并有椎间关节不稳定或关节突关节过伸等情况下,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腰痛。间隔的时间可长达数月或数年,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而在间歇期内可能无明显疼痛、麻木及其他不适症状,包括温州人所说的“筋吊样”感觉。这样的患者常因为存在小关节及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的问题,而特别容易在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3)持续性的慢性腰痛 有些患者在反复数次的急性腰痛发作后,逐渐形成持续的慢性腰痛。在每次咳嗽、打喷嚏、排便等用力时或每天早晨起床后症状加重。只要患者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稍不注意,这种积蓄性的慢性腰痛就有可能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让每一个潜在的腰突症患者能够熟悉了解这些前驱症状,是十分重要的。假如在发生这些前驱症状的时候,就能及时地查明原因,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机率,可能就会有较大程度地降低。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并不是一次就完全破裂的,而是椎间盘纤维环内层逐渐发生的破裂,这就是椎间盘内破裂。
因此,上述所描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驱症状,也极有可能是椎间盘内破裂等一系列椎间盘源性疼痛疾病所致。这些诊断名词的进一步确立,意味着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外的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也意味着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才能有效地解除许多腰痛患者的痛苦。腰椎微创手术的发明、发展,正是基于此,微创手术的应用将起到截断或改变疾病发展的趋势。
《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让我们应用好介入下腰椎微创手术这把利器,将过去乃至将来的疑难杂症“腰突症”消灭在萌芽、襁褓当中,用打针的方式,以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在先进机器的引导介入下,完成微创手术,就能使患者免于开大刀之苦,尽量减少患者就医费用的现实问题,以期给他们全新的希望和帮助。
行文至此,我想为大家提供一个目前在国际上对腰椎疾患进行权威评估的体检评分标准通过分数的高低,对脊柱健康状况进行一个评估,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那我想对大家说:快给你的腰椎体体检吧!让我们平时奔波、忙碌的每一个人,从今天起,重视脊柱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