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 夫妇婚后同居1年以上, 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 由于男方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 称为男性不育。全世界约15%的夫妇被不育所困扰, 其中约50%是由男方因素引起的,而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也一直致力于由男性原因引起的不育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病因与诊断分类
男性不育症可能是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 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WHO 提出了以病因诊断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它将男性不育症分为16类:
1、 性交和/或射精功能障碍因性问题:例如早泄、阳萎、不射精和逆行射精等。
2、 免疫学病因:50%以上活动精子有精子抗体包裹。
3、 不明原因不育:精子和精浆检查正常, 应用现有的诊断手段不能找出不育病因。
4、 单纯性精浆异常:这类病人精子正常, 但精浆的物理性状、生化、细菌内容物异常, 或者白细胞数目增加, 或者精液凝集异常, 均有可能引起男性不育。
5、 医源性病因:由于药物或手术等医疗原因造成精子的生成、贮存、运输及排泄异常而导致的男性不育。
6、 全身性病因:一些全身性疾病可以损害男性生育力, 从而引起男性不育症。
7、 先天性异常包括了睾丸下降异常, 染色体核型异常以及由于先天性精囊和/或输精管不发育所致的无精子均可导致无精子症。
8、 后天获得性睾丸损伤:指由于腮腺炎性睾丸炎或可能引起睾丸损伤导致睾丸体积萎缩所致精子异常而致不育。
9、 精索静脉曲张。
10、男性副性腺感染引起的不育。
10、 内分泌病因:如垂体功能亢进或低下、甲亢或甲低均可导致生精功能异常, 使男性生育能力低下并可伴发继发性阳萎。
11、 特发性少精子症:正常精子计数为( 100~150)×109/L。若精子密度少于20×109/L, 则可界定为少精症。
12、 特发性弱精子症:弱精子症是指精液参数中向前运动的精子( a和b 级) 小于50%或a 级运动的精子小于25%的病症。
14、 特发性畸形精子症:精子密度和活力正常,但精子正常形态< 30%。
15、 梗阻性无精子症:精液检查无精子, 而睾丸活检证明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
16、 特发性无精子症:没有查明原因而精液中无精子, 同时伴有睾丸体积缩小(总体积小于30ml),睾丸活检证明曲细精管无精子发生。
1、 病史详细了解个人生育史、性生活史、生活环境和工作状况及家族病史,其中性生活情况要详细询问,要排除性功能障碍造成的不育因素。
2、 生殖器官的检查:包括检查阴茎发育状况,有无先天性畸形;睾丸和附睾大小、质地等;检查前列腺大小、质地、光滑度等;注意精索静脉有无曲张及曲张程度。
3、 精液化验:精液常规。?精液分析是评估有无生育能力的基本方法。精子密度>20×106/ml,被认为有生育能力。?生精细胞检测及睾丸活检。?白细胞精子症的检测。精液白细胞数>1×106/ml,可诊断为白细胞精子症。
4、 免疫性不育的检测精子具有抗原性,可引起男性抗精子的自身免疫反应,也可导致女性抗精子的同种免疫反应。
5、 精浆生化检测精浆中的生化指标可反映附属腺体、附睾及睾丸的生精功能,如锌、镁、柠檬酸、谷氨酰转肽酶可反映前列腺功能。
6、 生殖道感染检测男性生殖道可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衣原体、支原体。这些微生物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可影响精子质量。
7、 遗传因素检测Y 染色体长臂特异区的微缺失可导致不育。无精和少精者AZF 区的微缺失达10%~15%。
治疗
1、预防性治疗 为了防止以后引起男性不育应注意一下几点:?预防性传播疾病;?睾丸下降不全者,应在幼儿期做出相应处理;?避免对睾丸有害因子及化学物品的接触等。
2、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有研究指出,采取中西药物相结合以及改善生活习惯,比单纯依靠中、西药物治疗的治愈率高出20%以上。因此,在今后治疗男性不育病症过程中,应采用全方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3、手术治疗 包括提高睾丸精子发生的手术和解除输精管道梗阻的手术,例如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睾丸固定术等。
4、辅助生殖技术 不通过性交而采用医疗手段使不孕不育夫妇受孕的方法,共四个方面:①丈夫精液人工受精;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主要用于女性输卵管损坏、梗阻的不育治疗;③卵细胞内精子注射,主要用于严重少精、死精以及梗阻性无精症病人;④供者精液人工授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