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白血病
1. 临床危险度分组趋于一致 临床(发病年龄和初诊白细胞总数)、MIMC为大家共识;
2. 早期治疗反应(泼尼松诱导试验、15~19天骨髓幼稚细胞小于5%、28~35天是否完全缓解),作为预后评估和调整治疗的反应; 安徽省立医院小儿科刘洪军
3. 28~35天骨髓MRD降至10-4以下,预后良好;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因为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广泛运用,预后明显改善。
5. 为双表型白血病患儿的预后与不伴有系列交叉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预后差异无显著性,可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
6. 白血病存在一定程度骨质丢失、骨质吸收;治疗后由于化疗药物可能对骨代谢具有副作用,抑制骨合成,促进骨吸收。建议治疗时应用抗骨质疏松剂,提高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
7. AL本身及联合化疗对患儿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及生长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联合化疗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
化疗并发症
1.G-菌占46.43%,G+菌28.57%,真菌17.86%;
2.前五位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3.G-菌敏感性抗生素首选亚胺培南,次选头孢哌酮/舒巴坦;G+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大于99%。
4.超敏C反应蛋白(hs-CR)、前列环素水平明显升高,对化疗后粒缺发热伴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问题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另外,低危型儿童急淋单独用化学治疗治愈率高,造血干细胞移植亦作为二线治疗手段。对于那些没有条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一种有效的巩固治疗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