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乙型肝炎为乙肝病毒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无有效的药物根除,使一部分患者迁延不愈,甚至于病情恶化或癌变,常使人“谈肝色变”,再加上工作、学习、家庭、婚姻上等无形的障碍,以及社会上的无形之手的影响,势必会造成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在此我仅将乙肝患者中最常见的神经症症状之一“神经衰弱”的表现总结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较轻的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神经症可分为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症性抑郁和疑病症等类别,各自有其临床待点,但它们又有共同之点,表现在;起病常与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不健康的个性特征常成为发病的基础;症状多样,不论表现在精神、神经或躯体等方面,均不能查出相应的病理解剖改变;人格保持完整,接触现实良好,仍保持部分或全部社交,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对病有自知力,要求治疗。
神经衰弱是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突出于兴奋和易于疲劳或衰竭为特点,并伴有许多躯体性症状和睡眠障碍。研究资料说明;不良情绪,常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原因。另一些常见的原因是;亲人死亡、家庭不和、事业失败、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紧张,及生活中各种挫折等精神紧张刺激。这种种精神紧张刺激所引起的忧虑、愤怒、怨恨、委曲和悲哀等情绪体验,导致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失调,而发生神经衰弱。于此同时,如患有感染、中毒、颅脑外伤、产妇大出血、长期失眠、或其他削弱机体功能的各种因素,均能助长神经衰弱的发生。神经衰弱病人大都具有体质和个性特点。有些学者注意到这类病人中大都属于身体瘦长和肌肉不结实的无力型。这类病人的性格较多的偏于心胸不开朗,敏感多疑,主观急躁和自制力差。但也有少数人例外。神经衰弱除少数由于过强的精神刺激所引起者外,通常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不良情绪体验,不健康的性格特点和削弱机体功能条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在于,前述各种精神紧张刺激引起高级神经活动兴奋或抑制过程的过度紧张,或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内抑制过程弱化和兴奋过程相对地亢进。也由内抑制过程的弱化,又使神经细胞的恢复能力减低,从而出现容易衰竭。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削弱对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的调节,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
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为缓慢起病,症状复杂多样,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常同时出现,并且因各人的特点而症状不相一致。
一、容易兴奋和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性情变得急躁和容易激动,情绪明显不稳。病人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引起发怒或伤感、流泪、明知不对,但无法克制。又因兴奋性增高,病人终日惶惶不安,讲话和举动也过于急忙。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对外界嗓音、强光或难闻的气味特别敏感和反感。又因思想烦杂和情绪多变,故不易平静休息。睡前也常因兴奋烦躁,而不能入睡。即使入睡,睡眠浅,梦特别多,因而病人在早晨起床时仍感到疲劳,相反,到了晚上自觉症状减轻。
二、容易疲劳和衰竭;病人容易兴奋和激惹,但随之而来的是疲惫不堪。用脑思考问题稍长,就出现头昏、眼花、以至不能坚持。其他活动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但以精神活动为明显。主动注意能力削弱,时间愈长就愈差,因而影响近事记忆,对记数字和姓名较困难。当病情发展到严重时,病人会出现全身无力症状。乙肝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在此会更加明显。
三、躯体症状;由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感受器官和内感受器的感受性也增强。病人常有头昏痛或头紧箍感。触觉、痛觉和温度觉也异常敏感,刺激稍强就忍受不了。因内感性增高,平时不易觉察到的内脏活动而感知到了,如感到心悸,心前区疼痛或胃肠道蠕动等。对于肝炎病人表现来说如肝区肿胀感、刺痛感、肝脏明显肿大等表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偏高或偏低,多汗,肢端发冷,腹泻,便秘,尿频,遗精,早泄,阳萎,或月经失调等。
四、病理心理反应;各人对症状的感受不同,因而作出的反应也不同。大多有疑病倾向,如因头痛、头昏和记忆减退,而怀疑脑子有器质性病变,或因心悸,而怀疑有心脏病,或因治疗一时不见效,而担心患了不治之症等。而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身体一些不适通通归并于乙肝病毒所致,而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时刻当心疾病的进展或是否恶化。正由于对疾病的顾虑和担忧,引起焦虑不安和紧张恐惧,从而加重原来的病症。如此一再重复,形成恶性循环,以致使临床表现复杂化。这种病理心理反应常受病人的主观见解、性格特点和周围人的态度等的影响而有变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