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痛风是现代文明病,但也是古老的疾病。在公元400多年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及其弟子对痛风关节炎特征作了详细记载,但对其原因尚未认识,只是推测这个疾病可能与某种有毒物质沉积在关节内有关。到1776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首先从一个痛风病人肾结石分离出了尿酸,1797年英国化学家Wollaston从自己耳廓上取下了一个痛风结节,并从中分离出了尿酸,人们才认识到沉积在关节和组织内这种毒物就是尿酸,1824年英国内科医生Garrod用化学分析法在痛风病人血液中测出了高浓度的尿酸,他指出痛风发生关键是尿酸生成过多,从此,人们对痛风认识有了新概念。祖国医学虽然没有痛风的诊断,但早在《黄帝内经》也有相关描述,如“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指出这种疾病与过食膏粱厚味有关。
痛风有血尿酸高,并伴有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发作,如果仅仅血尿酸高而不伴有关节炎,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有10%~20%发生痛风。我们将它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体内某些酶的缺乏有关,现代越来越多的报告表明原发性痛风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继发性痛风主要因肾脏病、血液病、肿瘤等引起,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也要注意查一查是不是继发的。
痛风的特点是,急性关节炎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多于午夜剧痛而惊醒,常为单一关节,呈红肿热痛,可有关节积液,也可伴有发热等,发作常呈自限性,数小时、数天、数周自然缓解,缓解时局部可出现本病特有的脱屑和瘙痒,最常见的关节是拇跖关节,依次是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有的痛风患者初发时查血尿酸可能是正常的,因为血尿酸是波动的,要多次检查,只要是特征性的急性关节炎发作,我们还是考虑是痛风,如果行关节腔穿刺抽取滑囊液检查,在旋光显微镜下见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有诊断意义,如果服秋水仙碱有特效,也具有诊断意义。痛风的常见诱因是疲劳过度、饮食不节、饮酒过量、关节外伤、过度运动等。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导致血尿酸升高,所以饮食上要注意低嘌呤饮食,如动物的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鳗鱼、肉汤等,富含高嘌呤,要禁食,动物的肉类及菠菜、豆类疏菜等,含嘌呤较高,要控制食用。
痛风病人不应饮酒。各种酒类均可引起痛风发作,其原因如下:1、酒中的乙醇可直接增快人体内嘌呤合成的速度,使其产量增加;2、酒中的乙醇可刺激人体内乳酸合成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3、某些酒类,尤其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嘌呤,对痛风病人很为不利,应列为禁忌。
痛风是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体内嘌呤代谢异常,血中的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含量增高所致。痛风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所以要注意预防,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急性发作:秋水仙碱的疗效一般都很显著,通常于治疗后12小时症状开始缓解,36~48小时内完全消失。秋水仙碱的用法及剂量是每2小时口服1mg,服到获得疗效或者一直服到出现腹泻或呕吐为止。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对已确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有效。通常与食物一起服用,连续服2~5天.NSAID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胃肠道不适,高钾血症(出现于那些依赖前列腺素E2 维持肾血流量的病人)和体液潴留.用NSAID有特别危险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脱水者,尤其有肾脏疾病史的病人。
也可短期应用强的松,如20~30mg/d.偶尔需联合应用几种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中医治疗,痛风可按痹证热痹治疗,如白虎桂枝汤或三妙散加忍冬藤、络石藤、萆解、车前子、秦艽、秦皮、玄胡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