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肌肉疾病中CK增高,在当年确实是肌肉疾病诊断治疗中的里程碑!至今CK对于肌肉疾病的诊断,疗效判断,疾病随访,治疗指导等,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今天的临床工作中仍发现,大家对于CK的认识还存在不全面,有许多问题值得去思考:
1、CK与疾病的严重性有一定相关性。肌纤维坏死、细胞膜破损,是造成CK增高的关键因素,所以肌细胞坏死重,细胞膜破损重,CK就越高。但是需要注意:CK与疾病发展的速度也有关,如面肩肱肌营养不良,发展慢,所以CK不太高。CK与身体肌肉总量有关,当已经没有肌肉,肌肉完全被纤维组织代替的时候,肌酶也就不高了,如DMD后期,CK下降。
2、CK正常也不能排除肌肉病。有些肌病,并不引起大量肌纤维坏死,或细胞膜破坏。如:线粒体肌病、先天性肌病、类固醇肌病等。
3、CK一般常用血清检测,而不是血浆。CK是细胞内的蛋白,当检查的血溶血时,则引起CK检查数值的不准确。
4、身体许多器官组织中含有CK,如: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心肌、脑。同时也分布于肠道、肺等。所以这些器官发生疾病时,CK也可升高。
5、正常人的CK与性别、人种、年龄、肌肉量以及生理活动量有关。男性高于女性,但是妊娠女性更低,女性月经后期会显著升高。新生儿及儿童比成人高一些。全身肌肉多的人比肌肉少的人高一些。规律、长期负重训练的人会更高。
6、运动可造成CK增高。马拉松比赛后,参赛者的CK可增高到正常值的50倍。这种CK升高,从运动后数小时就发生,高峰在1-4天,在4-10天左右恢复正常。当然剧烈运动后,如果持续CK增高,也需要排除存在肌肉疾病的可能。
7、全身性疾病/医源性损伤也可以引起CK增高。常见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腹部疾病、恶性疾病、电解质紊乱、抽搐、急性精神障碍、医源性(肌肉注射、肌电图检查)、肌肉外伤/缺血等。
8、药物也可引起CK增高。常见的药物有:他汀降脂药、贝特类降脂药、抗病毒药、ACEI、中枢神经兴奋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麻醉剂、抗癫痫药等等。停药后,大多CK能恢复,如果停药后,持续不恢复,刚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肌肉疾病,此时这些药物可能只是引CK增高的导火索。
9、低CK也有一定的价值。可见于甲亢,激素治疗者,酒精依赖者,妊娠期女性以及老人。
10、CK可分为3种亚型,CK-MM,CK-MB,CK-BB。其中CK-MB如果升高较多,CK-MB/CK>5%,且持续较长时间需要排除心肌疾病,当然,同时检查肌钙蛋白(TroponinsI)对于判断有很大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