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正确理解“消炎药”。
作为家长在给宝宝看病前,应首先理解和掌握“消炎药”的概念。通常,老百姓所说的“消炎药”是指抗菌药物(抗生素)。而医生(医务人员)所说的“消炎药”是指有消炎作用的药物,并不是特指抗生素,如(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甲强龙、三九皮炎平软膏等)、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阿奇霉素、达力芬、世福素等)、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 某些中(成)药(如蒲地蓝、清开灵、小柴胡、小儿咽扁颗粒等)、非甾体激素(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巴米尔、芬必得等)等。所以,医生给家长说是“消炎药”或某药有消炎作用,并不一定是抗菌药物(抗生素)(家长认为的“消炎药”)。
二、应正确选用“消炎药”。
家长认为的“消炎药”通常指的是抗生素(抗菌药物)。作为家长应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作为家长在给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儿科医生。因为抗生素的使用,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包括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选用“消炎药”的,同时“消炎药”之间的搭配都有学问的。有时少数医生都不了解其中的学问,更何况是普通老百姓(指不学临床专业<医疗>的人)。
以下两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1、小儿生病时,绝大部分家长都认为给患儿吃点“消炎药”(抗菌药物)或挂点水(消炎)就好了,且认为吊水比吃药来得快些。2、小孩发热时,吊点水就应该要退热,甚至部分家长要求医生在挂水里面加点“退烧药”。所以,部分医生为了迎合家长,就滥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强的松等),更有极少数医生把强的松片剂(或地塞米松片剂)当成口服常规用药,在感冒发热、感冒咳嗽时开给患儿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