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手术是治本还是治标呢?中医认为无论是小手术还是肿瘤根治性手术,都是治标,所谓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也不是根治,因为往往不能消除病人的致癌原因。中医治病强调“无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手术只是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的特定治疗手段,手术结束往往才是治疗的开始,所以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是中医治病的本义,也是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环节。
提升中医参与层次是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术前通过中医调节让患者以最好状态迎接手术,特别是通过调节情志消除患者术前恐惧方面,中医发挥了很大作用。术后讲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积极应用中医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还应特别注意术后常见症状的中医治疗。对于发热、咳嗽、呃逆、呕吐、便结、失眠、虚汗、焦虑、狂躁、纳差等术后常见症状,中医治疗有独特优势,又与内科治法不尽相同,例如术后发热往往以虚、瘀、痰、毒为病机特点,分型论治往往能取得满意疗效。“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外科术后患者同样需要实现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五脏六腑的调和。以“衡”为度,以“运”为法,以“和”为常正是我们临床治疗的理念。通过中药口服、灌肠、外熨、沐足及配合多种形式的针灸、耳穴等各种传统疗法在临床的应用,许多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其中中药的天然取材性和肯定疗效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减少了对化学合成药物的依赖性,降低了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各类西药的使用比例,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了经济压力,得到社会认可。围绕术前、术中、术后,着眼治病、防病,多角度、多靶向,整体辨证与个体论治相结合构成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
针对原发病手术的后续治疗,中医药目前也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例如有直接抗癌的中药,如莪术油、斑蝥素、鸦胆子油、山慈姑、冬虫草等,也有以传统扶正祛邪为法的抗癌模式,如人参、黄芪、灵芝、虫草、猪苓、六味地黄丸、小柴胡汤等方药在减轻化疗、放疗毒副反应、增强疗效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另外在围手术期引用与外科有关的中医药研究成果,如承气汤类方剂为代表的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广泛应用,既可用于术前肠道准备,也可用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使部分急诊手术变为择期手术,变手术为非手术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术后的综合治疗,尤其是中医药饮食、调养更是现代研究的热点,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