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怀胎十月和抚育孩子成长的女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当感知到一个小生命在你腹中慢慢成长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而在那一刻,做母亲的天性使所有女人只有一个愿望:希望我的宝宝健康!
可大家都知道,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重要的传染病,其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最高,危害也是最大的。据估算,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这里面一定有一些准妈妈,这些准妈妈希望自己是幸福的女人,更渴望自己的宝宝一生健康。作为乙肝阳性准妈妈,一定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您,那么看看我能不能帮到您呢?
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可以怀孕吗?
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专科医师评估肝脏功能。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肝功能异常者,如果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停药后6个月以上复查正常则可妊娠。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必须慎重。如在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期间妊娠,准妈妈必须到医院咨询专科医师,评估所用药物的各种风险,以决定是否中止妊娠或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
2、慢性HBV感染者妊娠后,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吗?
是的!慢性HBV感染者妊娠后,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首次检测肝功能正常者,如无肝炎临床症状,1-2个月复查1次;如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应根据ALT具体数值结合胆红素水平情况,请相关专业医师会诊,确定复查间隔时间和复查项目等。
3、孕晚期孕妇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以预防HBV母婴传播吗?
不建议应用!过去对乙肝阳性的准妈妈,主张在孕晚期注射HBIG来中和体内的病毒,预防胎儿的宫内感染,这么做从理论上是有效的,但近年来国外的多项研究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U的HBIG并不能降低HBV病毒量;我国也有报道指出该方案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因此,现在对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已经不建议应用HBIG。如果乙肝阳性的准妈妈个人希望注射,应到医疗机构咨询专科医师,以评估副作用的风险。
4、剖宫产分娩能减少母婴传播几率吗?
剖宫产分娩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播率。既往认为,自然分娩时因子宫收缩“挤压”胎盘,促使母体内病毒进入胎儿,引起官内感染,剖宫产理论上缩短了分娩时间,婴儿出来接触母亲血液的时间会短,风险应该是低的,故而理论上剖宫产能减少HBV的母罂传播。但临床观察发现,剖宫产虽然产程短,但是同样会接触到血液,自然分娩虽然新生儿会接触到妈妈的血液,但新生儿一般情况下皮肤很完整对病毒有屏障作用。近期的研究也证明,慢性感染HBV孕妇的新生儿经采取正规的阻断措施后,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播。
5、妈妈如果是乙肝阳性,宝宝应该在出生后多长时间内注射哪些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高达95%~100%。孕妇HBsAg阳性时,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0、1、6个月3针方案)。HBIG需要在出生后12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100%,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如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护率仅为55%~85%。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或者出生后有其他疾病的,应遵照医嘱来执行阻断措施。
6、乙肝阳性的妈妈可以给宝宝哺乳吗?
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DNA,而且有学者认为乳头皲裂、婴幼儿过度吸允甚至咬伤乳头等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幼儿,但这些均为理论分析,但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不建议母乳喂养,可是,就因这个而没有母乳喂养是件挺遗憾的事。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妈妈在喂奶前应洗净手,擦拭乳头;孩子和妈妈的用品最好隔离;如果乳头皲裂严重或者宝宝口腔发生溃疡,可适当暂停哺乳,暂停哺乳期间,必须挤奶保持泌乳;定期检测宝宝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期检测妈妈肝功能。
7、妈妈HBsAg阴性,但爸爸HBsAg阳性时,需要给宝宝注射HBIG吗?
建议注射!虽然精液不能引起胎儿感染HBV,但通常因爸爸照料新生儿而与其密切接触,增加了宝宝感染的风险,因此,宝宝最好注射HBIG。同样,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如果与宝宝密切接触,宝宝最好注射HBIG。如果爸爸或其他HBsAg阳性的家庭成员不与宝宝密切接触,宝宝则不必注射HGIG。
郑重提醒
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如果准妈妈HBsAg阳性,其宝宝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如果要降低宝宝感染HBV几率,则在宝宝出生后必须采取正规的阻断措施,也就是出生后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外,必须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这个真的很重要!
任何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如果您是一位乙肝阳性的准妈妈,一定要记得在孕前、孕中、产后就治疗和预防的问题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科医师,切不可根据自己了解的零碎知识盲目用药,也不可太过大意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