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约80%左右为浅表性,表现为乳头状局限于粘膜(Ta)或累及固有层而未影响肌层(T1)以及平坦、非乳头状原位癌(Tis)或间变。
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是肿瘤局部切除和/或膀胱内灌注治疗。
手术后极易复发,Ta及T1期肿瘤在首次局部切除后的复发率约40%-80%不等。
自30余年前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和20年前应用BCG作为膀胱内灌注治疗以来,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率明显减少。
现就目前所关注的热点简述如下。
一、不同药物膀胱内灌注治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局部肿瘤切除后应用膀胱内灌注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肿瘤复发和防止复发时病变的进展。
目前常用的细胞毒性药物如丝裂霉素C、阿霉素、噻替哌以及免疫剂的BCG均有预防肿瘤复发效应,其中公认效果较好的是BCG。对照比较研究显示,BCG降低肿瘤复发和防止病变进展的效果明显优于噻替哌和阿霉素。
其它免疫治疗制剂如KLH、α-干扰素,Bropirimine,TNF,LAK/IL-α,TIL等亦已逐渐用于临床,其毒性作用低于BCG,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其效果优于BCG。
BCG对原位癌或间变的治疗效果亦优于细胞毒性药物。
二、BCG膀胱内灌注的有关问题
(一)BCG膀胱内灌注的效果已有公认,但仍有不少问题有等澄清和统一。尤其是理想的菌株,剂量和疗程的确定,毒性反应的减轻等。
1、菌株:不同BCG制剂的含菌量不完全相同,到目前为止,各不同菌株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剂量:理想的剂量应是能获得最大治疗效果而毒、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目前尚无确切结论。
3、方案:BCG预防灌注有多种不同方案。目前大多数意见倾向于在6周诱导治疗后应继续采用维持治疗。
理想的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确定。最初6周标准治疗后间隙3月再进行每周1次共3次治疗已被证明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二)BCG膀胱内灌注的再次和多次治疗问题
多次应用BCG的结果,显示反复多次治疗以不超过3次为宜,总有效率可达90.7%。
(三)BCG联合治疗
联合应用不同的化学药物和免疫制剂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毒性是肿瘤治疗的总趋势。
结果显示采用序贯法联合应用MMF和BCG提高了疗效,不良反应不增加。
三、浅表浸润性肿瘤(T1N0M0)的治疗选择
对T1期肿瘤的治疗选择尤其是T1G3有时是难以抉择的难题。
目前有两种倾向:
1、局部肿瘤切除后不论其分级程度均先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再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及以后的尿细胞学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2、等待病理结果,一旦确定为G3肿瘤,尽早作膀胱全切术。
3、大量资料表明复发肿瘤再次或多次治疗效果满意,尤其是BCG治疗有长时间效应。因此应密切随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