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4年首例肾移植手术成功至今,肾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有了长足发展,其中70年代末环孢素A(CsA)和90年代中期吗替麦考酚酸酯(骁悉,MMF)的出现成为器官移植治疗史上的两次重大飞跃,抗CD25抗体、他克莫司(Tac)与雷帕霉素(Rapa)等免疫抑制剂则进一步丰富了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50年间肾移植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从40%上升到90%以上,移植12个月内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下降至15%左右。从美国肾移植患者出院时的免疫抑制方案统计来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联合MMF仍是主流,其中Tac+MMF占76%左右,其他方案如Tac+Rapa、CsA+Rapa、Rapa+MMF等使用率均在10%以下。
尽管方案选择日益丰富,首次尸体肾移植的移植物1年存活率也明显提高,但移植物半数存活时间始终停留在8~10年左右止步不前,表明减缓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发生和进展、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仍是器官移植学界亟待突破的难题。
CAN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如供体质量、HLA配型、移植物延迟复功(DGF)等外,免疫抑制不足引起的急性排斥和抑制过度带来的CNI肾毒性及BK病毒感染均会导致CAN的发生。CNI肾毒性是导致CAN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最佳肾移植维持期免疫抑制方案至关重要。MMF联合CNI减量或撤除受到密切关注。,从CAESAR的结果来看,撤除CNI会使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5% vs 38%,p<0.05),而撤药后1年肾功能也并无显著改善,提示无CNI方案并不是减少CAN的合理出路。
去年底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SYMPHONY研究给出了新的方向,该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了MMF 2g/d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Tac+MMF 2g/d方案移植后1年的GFR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或低剂量CsA或低剂量Rapa联合MMF方案,同时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低剂量CsA和常规剂量CsA的效果相仿,提示小剂量CNI联合MMF可能是改善移植物长期存活的较好选择。
SYMPHONY研究与先前两项研究的结果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一是2005年发表的爬行肌酐研究,143例肌酐呈爬行式升高的肾移植患者随机分组后停用CsA并加用MMF或继续使用CsA,随访结果显示改用MMF后肌酐升高的趋势较继续使用CsA显著改善。其二是移植后6个月以上、以CN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转换为以MMF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对肾功能长期影响的TRANCEPT研究,对超过1700例肾移植患者的肾小球滤过滤(GFR)变化进行回归分析,显示转换为MMF后GFR的变化曲线斜率由负转正,提示肾功能显著改善,尤以转换为MMF同时进行CNI减量或撤除的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转换为MMF2年后的数据表明50%以上的患者肾功能有显著改善,移植后早期即加用MMF者改善程度更大,而移植后5年以上加用MMF者同样可以获得GFR下降趋势的改善。转换到MMF后,急性排斥的总体发生率仅为2.5%,在发生肾功能减退和CNI减量/撤除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4%。
综合SYMPHONY、爬行肌酐和TRANCEPT三项研究,可以看到MMF联合小剂量Tac在保存移植肾功能方面优于其他方案,这与近年来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趋势一致;对肾功能持续下降的患者而言,以MMF为基础的CNI最小化方案可能是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