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穿刺?肝穿刺的目的是什么
肝穿刺是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简称,目的是为了了解肝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确定诊断及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肝穿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估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即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程度,以指导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特别是准备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乙肝患者,做肝穿刺的意义就更大一些,因为肝脏病变的程度与干扰素治疗效果是相关的。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当肝脏有轻微的炎症活动时,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的临床症状,这样就可能出现临床表现与肝脏病理改变并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些病例肝脏炎症潜在发展,持续时间较长,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肝穿刺后,肝脏病理却显示病变较重。一般而言,临床表现重的病例肝组织病变也较重;但是,临床表现轻的肝组织病变却未必轻,因此,肝穿刺对判断病情的轻重是很重要的。
乙肝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肝穿刺
乙肝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肝穿刺呢?并非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都需要做肝穿刺,是否需要做肝穿刺,应该根据患者年龄、乙肝病毒定量、肝功及“大小三阳”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大小三阳”,如果肝功持续或反复异常,病毒定量大于1000拷贝/ml,均需考虑做肝穿刺,特别是那些准备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更加需要。在我们科室做肝活检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准备开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那么,在肝功正常的情况下是不是就不需要做肝穿刺了呢?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乙肝病毒定量、E抗原状态及患者年龄来决定。如果是“小三阳”的患者,乙肝病毒为阳性,年龄大于40岁,ALT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高限,还是要考虑做肝穿刺,因为这部分患者可能有潜在的肝炎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已经确诊为肝硬化或者已有较多支持肝硬化证据的患者,无需行肝穿刺。
肝穿刺的结果是诊断肝病的“金标准”吗
诊断肝脏疾病,影像学和血清学有各自的优势,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病变的程度。就目前的诊断方法而言,肝穿刺的方法,即肝组织学的结果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最为可靠。因此,很多人把肝穿刺活检视为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即使是“金标准”,它也只是相对的,因为肝穿刺取出的标本很小,一般有1-2cm长,约为整个肝脏重量的1/2 000 000。慢性肝病的病变分布并不是均匀一致的,因此可能出现抽样误差。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脏纤维化程度重,在穿刺操作时,有可能只取到肝实质,而将纤维组织遗漏,造成肝硬化的漏诊,肝硬化的漏诊率约为20%。
肝穿刺有哪些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血小板低于70~109/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50%,是肝穿刺的主要禁忌;其他禁忌还包括重度黄疸、大量腹水等。
肝穿刺安全吗?有哪些并发症
当医生提到肝穿刺时,有很多患者精神紧张,顾虑重重,担心肝穿刺会有危险或肝穿刺会对肝脏有害。这是因为对肝穿刺缺乏必要的了解。事实上,肝穿刺一般相当安全,虽然也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但只要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好,操作熟练,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多数并发症可以避免。至于对肝脏的损害,其实是很轻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肝穿针采取的肝组织只有1-3cm长,约2mm宽,对于整个肝脏来说是“九牛一毛”,况且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很快愈合。肝穿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部疼痛、上腹不适、恶心、血压下降等,一般经处理可很快缓解。其他少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出血、膈下脓肿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