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可以有:
①突然的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②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③姿势不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担裂
⑥外在因素为:负重过大或快速弯腰,侧屈旋转,形成纤维环破裂或腰部外伤,日常生活工作姿势不当也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
髓核多从一侧(少数可同时在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中医认为骨关节病的形成原因是以下几点:
1、肝肾亏损: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2、感受外邪:脏腑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影响气血运行,经气不通畅,也是形成骨关节病的常见原因。
3、慢性劳损:常从事低头、弯腰、久立等工作,致使气血、筋脉运行不利,瘀血阻滞,导致肌肉、筋脉骨骼营养障碍,局部受损,因而产生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活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4、跌扑闪挫:由于暴力外伤或患部用力过度,损伤筋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雍滞不通,而发生骨关节病。
5、先天畸形:有些患者骨关节畸形,虽年轻体壮时尚无症状,但中年以后,由于体质虚弱,劳累或感受外邪后,畸形部位易出现病变。
另外,发病可能还与遗传、体质、代谢等因素有关。
病理
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