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
确定隐睾的手术治疗最适合年龄是一个经过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
最早于1820年RoSenmerker发表隐睾手术。当时学者们认为10岁前进行手术并不晚。
但是后来,通过电镜对隐睾内部超微结构对比研究却对此给予错误判定,并于1981年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出生后2周岁时隐睾症患儿睾丸的曲细精管内在超微结构上已开始出现变化,可看到线粒体的退化,第3年更为明显,因此在当时认为手术时机应该在2岁之前。《小儿外科学 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
其后的十余年,国内的学者基本沿用了这个标准。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已有教材将手术时机又提前了一年,修正至一周岁,(查阅小儿外科学第二或第三版)认为隐睾2岁就可以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因此手术年龄已不宜迟延到2周岁。
其后,早在1999年我们在阅读《中国医学论坛报》时看到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已经建议将手术治疗年龄提早到出生后6个月,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出生6个月之后曲细精管生殖细胞即开始发生关键的改变,直接影响成年后生精能力。
文献上亦开始同样刊载,如:《小儿外科手术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 爱尔兰 P.Puri等 1999年):“出生后生殖细胞成熟的关键是第二个6个月,因此目前建议睾丸固定术在6个月进行”。又如,著名泌尿外科专著《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9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Alan J.Wein等 2009年):“隐睾未降的决定性治疗应在出生后6-12个月间完成,通常睾丸的自发下降在出生后3个月内及完成,自后则难以自发下降,为从理论上预防1岁以前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隐睾必须早期治疗。”
美国最新版的《隐睾治疗指南》(2014年4月)明确描述,隐睾手术应该在出生后6-18个月进行。
国内的权威论著也有了明确的同样观点,如《实用新生儿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郑珊主编 ,2013出版)中介绍:…隐睾固定术推荐年龄已经发生变化,反映了婴儿睾丸功能知识的积累。在国外的单位,隐睾手术一般在6个月以后,只要麻醉合适。出生后12周必须复查明确是否是持续的隐睾以安排手术。最近前瞻性的研究表明1岁之前手术比手术延迟至3岁的患儿导致睾丸生长发育更好。
但是,我国教材更新理念较缓慢,教材内容传递式刊载较多,与发达国家五年更新的节奏具有鲜明反差。这一点,与目前国内医院间使用完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相一致―――先进的医院已经与国际接轨、实现了微创化手术十余年,而很多的医院却仍然徘徊于传统的开刀,使用大切口为病人提供服务!
因此,目前仍然有一些书刊按照十多年前内容记载。如《小儿外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生后6个月如睾丸仍未下降,则自行下降的机会已经极少。激素治疗无效和就诊年龄超过1岁者应行睾丸固定手术治疗。隐睾治疗必须在2岁以前完成。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发展,国内外先进理念已经明确隐睾手术最佳年龄应该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近二十年前美国医学指南已经明确该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