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与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人神经系统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其中,周围神经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三叉神经为第五对,包括支配颌面部感觉的感觉成分和支配嘴嚼的运动成分。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严重影响进食和休息。 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还有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常常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
舌咽神痛
舌咽神经为第九对脑神经,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F于舌咽神经分部区的阵发性剧痛。疼痛特点和三叉神经痛相似,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腺、耳根部及下h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常由吞咽、说话、咳嗽或打哈欠诱发。也往往有板机点,多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可在外耳道。发作间歇期无任何异常,但由于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患者常有消瘦、脱水、喉部痉挛感、心律不整及低血压性昏厥等症状。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受激惹而引起。多为一侧,很少为双侧。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历时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一般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少数病人在睡中照常抽动,影响睡觉。发作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的病因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三者不仅在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在病因上也相似。根据病因均可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者多由于这些神经上长有肿瘤或有炎症而引起。
凡查不出病因者,统称为特发性,特发性者多数。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特发病例并非无病因。早在1966年美国医生Jannetta就提出了微血管压迫学说。即在这些神经出脑干的根部被走行的微小血管压迫而引发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神经痛或面肌抽搐。这一学说已为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并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产生着重大影响。
微血管减压术
需要全麻。在耳后作一纵切口或横切口,长约5cm。在乳突后开一个小骨窗,直径约2cm,切开脑膜,在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找出相应神经出脑干的地方,细心寻找压迫神经根部的小血管,可用Teflon或绦纶等材料隔垫开。此手术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如射频热凝、无水酒精破坏、注射肉毒等治疗方法,优点是针对病因治疗,不破坏神经的完整性。所以目前只要一般条件可以,能耐受手术,主张优先选择此方法,此方法治疗效果肯定,复发率低,且在有些复发病例,尚可再次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