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细胞的耐药性是目前导致化疗失败、缓解率降低、影响白血病化疗效果的主要方面, 解决白血病细胞的耐药问题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祖国医学“先证而治”的“治未病”思想,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的同时,给予预防耐药和逆转耐药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已成为抗白血病细胞耐药研究的重要方面。然抗肿瘤药物多药耐药涉及基础和临床研究多方面,其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证明具有逆转MDR作用的中药大多为单体成分,复方制剂的研究尚少。
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抗耐药
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而致耐药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细胞耐药机制。药物转运的改变,可能是产生耐药的原因。参与药物转运的蛋白目前认为主要有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 和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 等。中药及提取物在降低耐药蛋白的表达提高胞内药物浓度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阻滞钙离子通道和调控钙调蛋白两方面。具有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或(和)调节钙调蛋白的中药及有效成分:研究证实,钙离子和钙调蛋白能激活膜泵, 使细胞内药物流出增加, 当使用其抑制剂可阻止药物外流;具有MDR逆转作用的具代表性的钙调蛋白抑制剂主要有三氟拉嗪、氯丙嗪、环孢素A( CSA)等,作用较好的环孢素A(CSA)显著的免疫抑制及肾毒性妨碍了其临床应用。毒副作用较小,作用与其类似的传统中药及有效成分川芎嗪( TMP) 作为低毒、价廉的中药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有效的逆转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系HL60/VCR的耐药性,不仅能下调P170蛋白,还可以轻度降低Bcl-xL的表达,提示川芎嗪逆转白血病MDR 的机制具有异质性。补益药中少有的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补骨脂主要成分之一的补骨脂素进行对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 Adr 的研究, 结果发现补骨脂素能使耐药细胞对ADM 的IC50 值降低,细胞内ADM浓度升高,与阳性对照异搏定相似,能在某种程度上逆转K562/Adr 的多药耐药性。牡丹皮的有效成份之一丹皮酚、人参皂甙单体Rbl、汉防己甲素及中药成分蝙蝠葛碱等均具有钙离子通道拮抗作用,在体外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的研究中,均呈现出一定的抗耐药作用,其机制均可使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增高,达到有效杀伤浓度,而对P-糖蛋白的表达不一定有影响。其中部分可能是通过与化疗药物竞争性同P-糖蛋白结合,抑制了P-糖蛋白作为外流泵的活性。
细胞凋亡受抑是白血病产生耐药的另一重要机制。针对凋亡控制基因介导的MDR机制,采用适当方法促进或诱导MDR细胞凋亡,同时抑制抗凋亡基因过度表达则是MDR逆转的又一重要策略。许多中药被发现有此功效,如6-榄香烯及其衍生物、雄黄、蝎毒、冬凌草甲素、紫杉醇等, 它们本身就是抗癌药, 在临床上与其他抗肿瘤药联合应用,既可发挥自身抗肿瘤作用,又可下调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促使耐药细胞凋亡。如榄香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主要是诱导细胞调亡,其抑制细胞内Bcl-2 的表达是诱发肿瘤细胞调亡的主要原因。冬凌草甲素对K562/ A02 细胞有诱导凋亡、逆转耐药性的作用。砷制剂对耐药白血病细胞同样存在较好诱导调亡作用,从而为耐药白血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中药制剂。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对化疗药物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仍有效, 且具有诱导调亡的作用。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它能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发生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有研究表明它也是一种有效的耐药逆转剂。另有报道, 苦参碱、汉防己甲素、蟾酥灵等一系列中药及有效成分均能通过促耐药细胞调亡作用而解决或部分解决白血病的耐药问题。
中药降低耐药细胞相关解毒酶的活性,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又一途径。三氧化二砷能降低耐药细胞胞质内的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从而产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作用。中药功劳木的根显著提高ADM对耐药细胞的杀伤作用,这可能与影响耐药细胞相关的具有解毒作用的酶的活性有关。大黄中的主要成分大黄素,在低毒剂量下能增强肿瘤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并能部分逆转细胞的MDR。
中药复方预防和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
耐药性白血病,从中医辨证来看,它们常表现为脾、肾虚证。因此,补气血、健脾胃、滋补肝肾、扶正培本等来对化疗增敏、增效、减毒,是中医克服化疗耐药性的主要手段。随着病情的进展,在必要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有所侧重将会取得相得益彰的结果。经研究,中药复方益气补血健脾汤、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肾冲剂、逍遥散及贞芪扶正冲剂等中药方剂均有较好的增敏、增效和减毒作用, 能明显延长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白血病耐药的治疗,中医药治疗是有效的。中医药着眼于整体治疗,注重多方位、多靶向调节,通过激活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逆转耐药基因表达的作用,达到抗耐药的目的。临床用于逆转多药耐药的药物较多,如环孢菌素A、异搏定、汉防己、浙贝母粉、人参提取物、参麦、川芎嗪、槲皮素等。由于多药耐药机理复杂,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故中医药多采用联合、足量、多靶向治疗原则,使已耐药的白血病细胞“致敏”,并通过中西药的综合治疗作用,重新获得缓解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