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癌症协会最新公布的一份全球癌症调查报告显示,在2007年大约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超过2万人!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日前在日内瓦警告说,到2020年全球每年的癌症死亡人数可能增加一倍,未来1 0年中会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数十年来,我们只是提高了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癌症的机理也只是显示了冰山一角。
人类要完全揭开癌症真相还非常遥远吗?医生对癌症的治疗仍然是束手无策吗?
其实,我们认为,癌症只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四分之一”的启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就注意到美国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1/4左右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而他们的死亡,也是因于其他疾病或原因。换句话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之事。近有海归学者黄又彭教授,在欧洲从事免疫学研究。自诉曾每年解剖近200例尸体,80岁左右老人体内无一例外地患有隐匿性、无任何症状的肿瘤(癌症)。他预计如人的平均寿命达到1 00―1 20岁。每个个体体内的肿瘤将达到3―4个。但多数情况下。这些肿瘤(癌症)并不一定威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甚或在一定条件下不影响他们的生存期限。我们还可找到佐证资料:以上海地区和美国为例。每年新发癌症患者比例都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左右,如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以80岁计,80×3/1000=240/1000,即24/1 00,约1/4左右的人在一生中会因癌症而求治。这再清晰不过地表明癌症是慢性病。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
近有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假定美国公民期望寿命达到90岁,那么,将有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死于癌症!其余的死于其他疾病等……换句话说。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癌症也是自然界调控人类生命,使之趋于平衡,不至于严重失衡的一种重要机制。
考虑到许多高龄老人都可能有隐匿的、无症状的体内肿瘤存在,黄又彭教授的“100%老人有癌说”也并非无稽之谈。这些事实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说。究竟怎么看待肿瘤(癌症)?怎么对待(防与治)恶性肿瘤,尤其是老年肿瘤?
在我们看来,首先,人类不可能攻克癌症,只能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或减缓、延迟其发生的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带癌生存的时间。何也?因为从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龄的老人所发生的肿瘤,是一种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早老性痴呆)一样。众所周知。癌细胞是细胞(主要是干细胞)的分化障碍,也就是说细胞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生物学现象。正因为有这种偏差。生物才会进化或衰亡。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老年易发肿瘤。当然,老年人自身的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系统等功能也随着衰老日渐衰弱。故异常分化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及时清除。
既然是种生理偏差,既然难以避免,那么我们的重点就在于防范它的过早出现,防范它对生命的过早或过重伤害。研究表明,如今临床上80%的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努力纠正诸如酗酒、抽烟、过食肥甘等不良生活方式。至少可以减少30%一40%肿瘤的发生,延缓许多肿瘤出现的年龄。此外,中老年后,适当用些调整制剂,特别是有明确的调节免疫、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的中成药,是有积极的防范或延缓癌症发生之功效的。因为它可从根本上起到防微杜渐之功效。
癌症发展:一个渐进的慢性过程
现代研究已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癌症的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当危险因素对机体的防御体系损害严重,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内基因变异累积至一定程度,癌症才能发生。
癌细胞是干细胞分化障碍的结果。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受到致癌因素等的影响,正常分化过程受到干扰,产生分化紊乱不成熟的细胞,完全或部分失去了正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然而,单个癌细胞还不足以为害。只有在这些癌细胞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不断增多,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形成相当的“势力”,比如实体瘤癌细胞数达到1 00万。1 000万个以上时,或者血液中癌细胞疯长到天文数字后,才会出现症状,构成对机体健康的生命的威胁。,因此,我们把癌症看作一类有众多因素参与的,主要涉及自身内在细胞代谢的。常有着缓慢发展过程的“内乱”。
每个人身上都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处于封存不动状态,但在特殊情况下,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丢失,人就会患上癌症,,原癌基因的被激活和抗癌基因的丢失,常常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等外界因素有关,,所以,癌症也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幔性病。不良生活方式是通过加剧“内乱”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的。
尽管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病情会呈进行性发展,但也跟大多数慢性病一样,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短时间内不会发作,从发作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病看待,理论上是有依据的,临床上是可行的。
2000年前后,我在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任上时,一位台湾的肿瘤同行来访,双方相谈甚欢。他认为“癌症只不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我当时愣了一愣。他继续说:“不是吗?我手头有许多活过了5年,活得很好的病人!”对啊,我的门诊中也至少有7成患者已过了5年,且总人数上千啊!这不是。『曼性病又是什么呢?况且,这些患者当时不都是被宣判为寿限不过几月到一年的“死缓”患者吗?现不都好好地活着吗!听了他的解释,我们来劲了,一起交流了许多实例。我们一致认为,对多数肿瘤患者来说,他们患的只不过是一种与冠心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比较棘手,治疗有一定难度,但绝非不治之症。这位同行甚至认定:恶-眭肿瘤有时也比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好得多。不少肿瘤患者5年以后可完全稳定,甚或治愈,不再需要定期用药。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只能终身服药。我完全认同他的观点。因为我自己亲诊的近千例完全康复患者中。多数已不再每天胆战心惊地吃药了。
由于有过这么一次令人愉快的交流,再加上一些重要的医学人士或组织也不断表达对癌症的新认识,我也底气越来越足地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这么一种颠覆性的新观点:“对于老年人来说。癌症只不过是种慢性病。”
最近。更有海归教授黄又彭博士以其自身曾长期从事尸检的经历,认定80岁左右病故的老人体内100%都有肿瘤。作为一个资深的“海归”免疫学家,他也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正常的过程,与DNA复制过程中的突变有关。这种突变是难以避免的,物种的进化就是建立在这类突变的基础上的。因此,黄教授认为:对老年肿瘤患者来说,它只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生理过程。他特别强调:越老风险就越低了(即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就越慢,威胁和危害就越小)。这与我们原先所主张的老年肿瘤患者是“乐龄癌”可谓“异曲同工”。“乐龄癌”无须过于紧张,它本身发展十分缓慢,甚至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促使患者更加注意生活方式的合理与否,以改进不良行为。从而有利于健康。
其实,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也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资深的肿瘤内科权威孙燕院士曾明确指出,“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它对传统的错误认识一一“癌症不治”,“癌症等于死亡”,是一种彻底的颠覆。今天,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地传播这一正确观念,因为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错误观点的误导或因精神崩溃。或由此而追求过度治疗而殒命的。
对付癌症的六字方针“组合拳”
肿瘤是一类难治性的慢性病。人类对付肿瘤,应打“组合拳”,强调综合措施。在过去20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医、药、知、心、食、体的六字方针作为“组合拳”的核心内容,实施十多年来。收效显著。
所谓“医”,就是医师,各种医疗措施。除人们熟知的手术、化放疗外,我们还强调肿瘤科医师给予病人的。绝不仅仅是医疗中与治疗肿瘤有关的东西,还可以给得更多。我们的许多老病人常半月、一月或三、五个月来看我们一次,或为了改改方,听听建议和鼓励;有的说白了,就想来感受一下圆桌诊疗氛围,听听我们的说法,给自己打打气。“充充电”!不时来感受一下。回去就心里坦荡踏实多了。其实他们在寻求一种“归属感”,一种集体间的良性互动。
所谓“药”,就是我们所给予的中西药物,也是治疗中“组合拳”的主体。当然,我们是以中医药为主,汤方、协定方、片剂等都有。我们还不时建议配合一些必要的西药,这须以病人确有需求,且代价最小、利益最大为宗旨。
所谓“知”,是认知、知识、态度。关于癌症,人们普遍存在着认识偏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精神心理问题。而这些又是促使人们对癌症高度恐惧的根本原因,也是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祸根之一。认知疗法认为,只有改变了认识问题,才能形成正确的知识和相应合理的应对过程,也才会有正确的态度。因此,我们把“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师给病人的首先应该是关于癌症的正确认识。
所谓“心”,就是精神心理。心理治疗绝不是一句空话或一种点缀,它既实实在在存在着。又实实在在地有效。这其中充满了伦理、智慧、方法与技巧。
所谓“食”,就是饮食问题。癌症患者通过良好的营养维持,能够提高和巩固疗效。可根据不同病情、年龄、体质、嗜好等特点综合调配。忌口不宜过多。应掌握新鲜、营养、清淡、对昧、少食、多餐的原则。新近,我们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全球专家研讨后所推出的第2版《肿瘤患者饮食指南》(2007年1 O月)的基础上。融入我们对中国肿瘤患者饮食习惯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并参佐了中国人的饮食行为、习惯与文化研究,编撰了中国版《肿瘤患者饮食指南》,书中分不同癌种解答了饮食忌宜问题。
所谓“体”就是体能锻炼问题。关于体能锻炼。各地癌症康复乐园组织了心身锻炼功一一新郭林气功,均已形成惯例和制度,肿瘤学员们普遍反映效果很好,可分别寻求相近之处的相关组织支持。
总之,对付较难解决的问题,只能借助“组合拳”。医、药、知、心、食、体等就是应对肿瘤慢性病“组合拳”中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