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大家俗称“疝气”,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我国每年新增疝患者可达到300-500万,由于广大患者朋友对该疾病认识不清,或认为“疝气”是小病不用处理,或是听信一些不正规医药广告宣传,接受一些不规范的治疗,从而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本文就疝的相关科普知识做一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广大患者朋友提供帮助。
1、什么是“疝气”?
大家都在说“疝气”,可什么是疝,很多人可能还不太清楚。疝(hern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树枝、芽胚,因为当时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清,觉得该疾病就像从树上长出一个树枝一样。随着大家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目前关于疝的正确定义为: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薄弱区进入另一部位,就称为疝。所以“疝”里面是没有“气”的,而是本不是该地方应有的解剖结构,如小肠、网膜等。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白线疝、切口疝等等,其中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大家经常说的“疝气”也是指腹股沟疝。
2、为什么会发生“疝气”?
发生疝有两大原因:1.腹壁强度降低:如腹壁先天薄弱区、老年、肥胖、吸烟等导致肌肉萎缩等;2.腹腔压力增高:如便秘、排尿困难、慢性咳嗽、腹水等。因此,大家可以想一下:老年人腹壁本身就薄弱,如果经常便秘或者咳嗽,腹腔压力一高,肚子里的肠管或者网膜就会顺着人体腹壁最薄弱的地方(腹股沟区)突出来,从而发生疝气。
3、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疝气”了?
腹股沟疝一般多见于儿童和老人,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和男性、儿童及老人的生理特点是有关的。腹股沟区发现一个包块,最初可能会很小,没有症状,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增大,躺平后会消失,随着病情进展,包块会逐渐增大,并且会有下腹坠胀或疼痛等不适,部分患者包块会进入阴囊,但平卧后一般可还纳入腹腔。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您很有可能就得“疝气”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疝气”怎么治疗?
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讲,一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随着生长发育,疝可能会消失,对于合并严重疾病无法手术的老年人可使用医用疝带,但长期使用疝带有引起粘连及嵌顿的可能。除了上述人群,其他患者均需及时手术治疗。
需要强调一点:目前有大量的不正规医药广告宣传:“不手术,打一针治愈疝气”,这种治疗方法是在腹股沟区注射一种硬化剂,将肌肉、筋膜完全粘合到一起,以阻挡疝的突出。但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并且可引起局部顽固性疼痛、异物感、睾丸坏死等多种并发症,并且如果接受该治疗,如果治疗失败,后续手术会非常困难,并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大大增加,在门诊及病房经常遇到不少类似病例,病人很痛苦,手术也很困难。因此大家切勿为了省事省钱,或图一时之方便酿成大错!
5、“疝气”手术治疗:是开刀还是微创(腔镜)?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Bassini有张力修补到目前广泛应用的使用生物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简单来讲,对于小孩可采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而对于成人目均采用补片行无张力修补,目前有多种补片,也有很多术式,不一一赘述,这种手术可通过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均可开展。
腹腔镜疝修补(微创)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术式,该术式是在腹壁切3个0.5-1.0cm小口,通过腹腔镜从后入路进行疝修补。该术式可同时探查对侧,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 恢复快、术后慢性疼痛、复发率等优点,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腹腔镜技术对于双侧疝及复发疝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该术式有需要全麻、花费偏高等缺点。
开放疝无张力修补及腔镜修补都是国内外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各有利弊,不能说开刀一定比腔镜好,或者腔镜比开刀好,医师及患者朋友可根据具体病情、心肺功能、经济情况等综合考虑后决定。
6、“疝气”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您接受疝手术,术后应注意休息,短期内不能干重体力活,老年患者应注意预防便秘、排尿困难及慢性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短期内可能会有局部异物感等不适,慢慢就会消失,如果有什么不适,可至主刀医师门诊随诊。
希望上述内容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