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系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癌之一。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受化学致癌物质影响,吸烟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工业废气和大气污染,产生大量多环芳香烃等有害气体亦可诱发肺癌。绝大多数肺癌好发于35/7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陈泽涛
一、以肿瘤发生的部位分型:
(1)中央型 肿瘤发生在段以上的支气管,亦即发生在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
(2)周围型 肿瘤发生在段以下的支气管。
(3)弥漫型 肿瘤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弥漫分布于两肺。
二、以组织病理分型:
(1)鳞形细胞癌简称鳞癌,包括梭形细胞(鳞)癌;
(2)腺癌包括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癌、肺泡细胞癌。
(3)腺鳞癌。
(4)未分化癌分为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和大细胞癌(包括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5)类癌(肺内分泌肿瘤)。
(6)支气管腺癌包括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三、以临床特征分型: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其它上皮性癌(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显著不同,即临床上表现为高度恶性,早期即发生广泛的远处转移,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较敏感,因而治疗原则也不同于其它上皮癌。所以,从临床角度考虑,目前世界上倾向于将这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粗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包括除小细胞癌以外的其他上皮癌。
四、下面就肺癌的常见症状及诊断要点简要叙述∶
一、症状
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肿块刺激支气管粘膜引起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痰,肿瘤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且多为持续性,是一种阻塞性咳嗽,肺部继发感染时,痰量增加,呈浓性。
咯血和血痰也是肺癌首发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虽低于咳嗽,但诊断意义较咳嗽更为重要。其待征为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往往血多于痰,色鲜红,有时持续不易控制,癌肿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咯血,血痰常来自肿瘤区,混有大量癌细胞,痰细胞学检出率很高。
胸痛∶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易产生不规则的纯痛,肋骨、脊柱受侵犯时也可有持续性胸痛及定点压痛,肿瘤压迫肋间神经则胸痛部位在该神经走行区域,纵隔淋巴结受累可出现胸骨后深部疼痛,通常胸痛在未分化癌的患者出现较早,而鳞状细胞癌较迟,这是由于未分化癌早期就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所致。
发热∶肺癌导致的发热有二种,一种是由于支气管阻塞或管壁压迫后引起的炎性发热;另一种是所谓"癌性热",是肿瘤坏死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癌性发热,常在后期有广泛转移后出现。
胸闷,气急∶支气管狭窄,阻塞引起气急,转移见于中心型肺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使呼吸面积减少,并影响弥散功能,气急进行性加重,并伴有紫绀。并发胸腔积液,癌性淋巴管炎及以肿瘤压迫膈神经发生膈肌麻痹,也可引起气急。
五、肺癌晚期症状
胸腔是个非常复杂的空间,肺表面四分之三的区域被胸壁环绕,它是由一薄层内膜(壁层胸膜)、脂肪、肌肉、肋骨及皮肤按不同比例构成的。肿瘤侵及以上任一部分均会引起疼痛。因而大多数已发生胸内区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之症状。
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因而,若肿瘤侵至此区往往会感到受累侧上肢的疼痛、乏力。这种所谓"潘科斯特癌",或称上沟癌作为肺癌的一种常以肩痛为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往往需要镇痛剂才能得以缓解。通常这类患者极易被送给整形外科医生或神经科医生处理,从而丧失了早期诊断的机会。 近四分之一的肺表面与所谓“纵隔”相邻。“纵隔”这个词意味着“胸的中部,分”,它代表一个含有一系列生命器官的空间。纵隔位于胸骨正后方,在非专业领域被认为是"中心地带"。气管、主支气管经过纵隔。食管紧贴气管后方经此下行。心脏及其大血管、某些有关生命的大神经也经过此区。若癌症侵及纵隔,可能发生以下症状:
声嘶是最常见症状。控制左侧发音功能的喉返神经由颈部下行至胸部,绕过心脏的大血管返行向上至喉,从而支配发音器官的左侧。因此,若肿瘤侵及纵隔左侧,使喉返神经受到压迫,声嘶便产生了,但却无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其它症状;
在纵隔右侧有上腔静脉,它将来自上肢及头颈部的静脉血输回心脏。若肿瘤侵及纵隔右侧压迫上腔静脉,最初会使颈静脉因回流不畅而怒张,最后还会导致面、颈部水肿,这需要得以及时诊断和处理;
最终,发生区域性扩散的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由肺和心肌产生的正常组织液由胸正中的淋巴结回液。若这些淋巴结被肿瘤阻塞,这些组织液将积聚在心包内形成心包积液或积聚在胸腔内形成胸腔积液。以上两种情况均可导致气促。然而,因许多吸烟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肺病,这给气促的鉴别带来一定困难。此外,由于一部分肺组织因长有肿瘤而丧失呼吸功能,从而使正个呼吸功能受损而产生呼吸不适,这种不适感起初只在运动时产生,最终连休息时也感觉到。以上症状均提示肺癌处于进展期。
六、检查方法 :
1.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中心型肺癌的描述:早期在支气管腔内生成,表现为肺门阴影密度增高,当侵犯支气管壁并向外生长时,出现肺门肿块,外周型肺癌的描述:早期表现为密度较淡,轮廓模糊的结节或球形病灶,可有浅分叶和细小毛刺,随肿块生长,肿块密度增高。
CT检查∶临床上可以分辨直径小于1cm肿块,肿块边缘有切迹和毛刺。
MRI(核磁共振)检查∶MRI可作多平面成像,肺内肿块比CT清晰。
2. 内镜检查
①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在诊断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早期中央型肺癌。
② 纵隔镜检查∶纵隔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纵隔淋巴转移的有效手段,任何胸内病变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其它检查方法不能得到确诊都可用此进行取得诊断,它能窥见气管前区,隆突下及上叶根部的淋巴结,并取得邻近肿瘤的活组织检查。
3. 痰液细胞学检查∶原发性肺癌源于气管,支气管上皮,因而肿瘤细胞会脱落于管腔,随痰液排出,进行痰液的细胞学检查进行肺癌的诊断。
七、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癌胚抗原(CEA)
CEA是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中的一种胎儿性蛋白,CEA1965年被发现。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极低(一般<5mg/L)。起先认为是结肠癌的标志物(60%~90%患者升高),但以后发现胰腺癌(80%)、胃癌(60%)、肺癌(75%)和乳腺癌(60%)也有较高表达。CEA测定是癌症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及判断,复发预测的有用指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①可用于辅助诊断及监测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时NSE浓度逐渐降
低至正常水平,复发时NSE升高,用NSE升高来监测复发要比临床确定复发早4-12周。②可用于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变化,评价疗效和预报复发。③内分泌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的血清NSE也可增高。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SCC是鳞状上皮癌的标志物,各种鳞癌SCC均有升高。肺鳞癌阳性率46-90%,血清中SCC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糖抗原125(CA125)
恶性肿瘤如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等也可升高。
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
CyFRA21-1是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标志物,肺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明显升高,灵敏度为70%特异性达95%。它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一般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从CEA、CA125、NSE、SCC、 CyFRA21-1等几指标中,选择单项或多项检测,尤其是几项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