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社会上及媒体上对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吹得沸沸扬扬,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发明的糖尿病治疗仪,或气功治疗糖尿病,“纯中药”降糖药根治糖尿病等,打着中医旗号的不法商人发了大财,病人花了冤枉钱更耽误了病情,这种情况使广大群众对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产生了负面影响,片面夸大或否定中医药疗效都是极其有害的,正确客观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效果实属必要。
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客观评价:
优势:
1、中医几千年对消渴病的生活调理、治疗和对该病的变化规律的认识可以借鉴;
2、中医有“治未病”原则,且治疗常兼顾“扶正”与“祛邪”两方面,有利于慢性病的治疗和调养,特别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3、整体调节与辨证论治可以消除或缓解血糖代谢的干扰因素;
4、毒副作用很小。大部分用药有补益和保健作用。
不足:
1、降血糖的力度弱于西药;
2、由于中医治疗个体化特点显著,个人经验因素强,故治疗方案难于规范;
3、中医理论与现代知识结构,差距很大,患者难于接受,且易发生误解;
4、所谓“中医队伍”、“中药市场”良莠不齐,比较复杂。
某些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误解:
1、只要是中药就可以放心地服用,没有毒副作用;
2、只要是补药就对身体无害;
3、中医只要诊脉就可以了解全部病情;
4、偏方、秘方治大病。
自制药推销者对患者的误导:
1、西药治标,中医治本,故中医可以根治糖尿病;
2、中医治疗不必节制饮食;
3、有的药降尿糖,有的药降血糖,有的药可以代替胰岛素;
4、自觉症状解除了,就说明病好了。
患者对中医术语产生的误解:
1、关于先天之本“肾”: 人们虽然对中医理论不清楚,但对“肾是命根子”的认识根深蒂固。因此只要药品说明提示“肾功不全者慎用”就非常紧张,其实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所说的肾脏概念并不相同。对西医而言肾脏属泌尿系统,代偿性很强,对中医而言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充脑,主骨,主生殖、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原动力的发源之处。其实中医补肾并不一定是针对泌尿系疾病;同样西医所谓的“肾功不全”也并非是中医的“肾气不足”。某些抗糖尿病药品的说明是强调该药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故肾功不全者应用会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使药物积蓄而导致低血糖,故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肾脏没有损伤的患者是可以用的,并不存在进行性损害。
2、关于“后天之本”脾胃:有人认为必须吃得好,身体才能壮。中医认为饮食水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饮食必须化生为水谷精微,转输到人体各部,才能藏于脏,作为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以上前提,会形成有形之邪,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而导致疾病。糖尿病本身就是代谢障碍,更需要保护爱惜脾胃功能,不能多吃,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从西医来说,糖尿病患者多进食,必然要刺激已经损伤的胰岛,增加其工作量,使胰岛功能更加衰弱,而加重病情。
3、关于“治病求本”:“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病本是相对病标而言,病本与病标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含义,权衡“治标”和“治本”,都是治疗的需要。病本并非是有些人理解的“病根”,即“中医治病才能除根,西医仅是对症治疗”。其实对于很多病,西医难于治愈,中医治疗也很困难。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为终身病,同样中医也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糖尿病通过生活调理、药物治疗,甚至仅通过生活调理,一部分病人尤其是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也可以控制得很好,但并非治愈,不注意调理,血糖仍会紊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