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高血糖的治疗现状:据动物实验报道可能有百种以上的中草药或复方有降糖作用,但临床实验的结果却有很大的距离。目前中医界较为统一的看法是现有的纯中药制剂降血糖的强度还不如西药,适用于饮食控制无效的轻型糖尿病患者,或西药控制不满意者中西医联合用药。也可以用于一些初诊糖尿病(新患的糖尿病病人),我们最好的效果一个病人已经9年没有服用任何降糖药物血糖仍旧保持基本正常,也曾治疗一个刚患病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 高达90多(正常值3.9-6.1),经过一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已经有将近2年多未用任何中西药物血糖都保持正常,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有其优势所在。
其次,复方中药制剂还有很多长处,如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毒副作用小,从医理、实践及有关检测分析有预防慢性并发症的作用,从抗高血糖治疗来说,中医药有其一定作用,因此仍受患者欢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相当困难。由于症情复杂,病位、病性、轻重缓急的个体差异很大,故中医需要辨病辨证论治,中医的个人经验因素很重要。中医正在努力使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治疗客观化、规范化。不论中医还是西医对于并发症治疗,控制其发展就可视为有效,应坚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使并发症致残、致死的时限延长到寿命限度以后,稳定、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可以作为患者的自身评估。
中医药改善症状、增强体质的积极意义: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是个体化很强,这种对患者体质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特点是通过辨证论治来实现的。因此对症状、体质的改善也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成药,其组方也应该考虑到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中药制剂“扶正”(增强体质、抗病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患者的自身体验是精力、体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相应提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较好的选择(中医、西医优势互补):初发者必须给予饮食、运动等生活指导,血糖仍高,考虑药物治疗。
1、对轻度高血糖,可考虑中成药,血糖较高者可进行中西药物联合应用;
2、在用西药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其目的是活血、化痰、通络,预防慢性并发症;对于体质较差的患者辨证调补扶助正气;同时,与西药联合应用可以加强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力度;
3、西药治疗血糖不稳定、体质仍虚弱、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当配合中医药治疗;
4、出现慢性并发症,应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以图遏制病情发展。寻医、用药的选择:选择当地正规医院,有条件做相关检查,有糖尿病常识教育意识,就诊糖尿病专科医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判断,不被周围的宣传所左右。用药原则是有效、经济、和方便,需有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文号的药物(经医学研究部门审核,确实有效的药物),并为大多数医院常备的药物,价格相对低廉,不滥用保健药。
关于糖尿病中医食疗的运用原则:
1、客观评估食疗的效果
《千金方》中有曰:“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它的作用相当于市场上的保健品,辅助治疗而已;
2、重视脾胃功能
食物能正常消化,食疗才能发挥作用。某些补益力较强的药物,有滋腻或壅滞作用,有碍于脾胃。故脾胃不健的患者应配合健脾行气之品,或先醒脾,再进补,否则会适得其反;
3、注意食疗方式
食疗多是长期过程,因此要考虑患者接受的意愿。口味与品种的变化都要讲究,目的是有利于长期坚持;食疗方式有茶、粥、汤、膳等;原料有粮、油、菜、果、肉、药等;
4、注意针对性
从效果考虑,原料的选择也要辨证。邪气盛者不能补益。对正气虚的患者还要辨清阴、阳、气、血及五脏孰虚,因为中医的治疗思想是调整整体的平衡,比如阴虚,反要补阳,那就会越补越虚。关于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涉及很广,可以推荐的是体育疗法与传统健身形式相结合,其优点是运动与精神情志两方面的调整,因此有道理依据,临床实验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接受非药物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相信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
2、不相信既非中医,又非西医,不着边际的理论;
3、不排斥规范治疗;
4、不影响正常生活,不增加经济负担,不依赖别人实施,选择能独立掌握的方法。
既不否定也不夸大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实事求是,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研究,就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