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复发恶化,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是古今一致的认识,有学者明确地把癌症称作为“心身相关性疾病”。
早在宋代朱丹溪在论述“乳岩(乳腺癌)”发生机制时,断定多年来人际关系紧张,女子“不得于姑嫂”、“不得于公婆”,心情抑郁是主因之一。济南军区总医院放疗科韩少荣
无法排解的悲哀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情绪应激可增强患者的癌症易患倾向,并可改变病程;癌症的治疗效果因患者的情绪与个性而异;确信已患癌症的患者,尽管进行早期治疗,病情往往会迅速恶化致死;而对癌症持怀疑态度者,却常常疗效较好。复发也与心理因素有关,很多人在复发前6-18个月内有过严重的情绪应激;癌症患者发生强烈的偏执症状时,肿块的生长就缓慢;有许多自发痊愈的癌症患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心理因素何以致癌?相关的假说有多种,以下这些比较值得重视。
1) 负性情感积累说:可以说是促进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童年期的严重挫折,特别是亲情的丧失,并伴有极度的无望,比如早期的父母一方死亡或离去,有受惩罚和孤独的负性情感积累,感到受社会排斥,情绪不稳定,以后随着生活的积累,儿童保持和深化了这种断裂感。第二种类型是老年人的无望情感,成年累月的负性情感积累,最终出现癌的体征。
2) 丧亲说:不少研究发现亲人的死亡是导致患癌的重要因素。其实丧亲本身只是个心理应激源,而不良情绪反应,即个体对丧亲事件的心理反应,悲痛过程的强度及性质才是关键。
3) 抑郁说:在不良情绪反应中,与癌症关系最密切的是抑郁、强烈的挫折感、无望和无助等。有人认为是“抑郁催化了肿瘤”。
4) 个性说:“C型性格”者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其人格特点表现为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步,控制负性情绪,追求完美,努力压抑自我,不善于显现情感等。
精神心理因素何以致癌?一般认为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引起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体内的内环境被打破,使细胞易于变异,产生癌细胞;另一方面,减少体内抗体的产生,阻碍了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使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管”,最终形成癌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