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的最常见免疫系统疾病,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的升高,文献报道,2000年其发病率已上升为1.5%,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严重哮喘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致命。笔者自研究生期间即以儿童哮喘的中医防治作为研究方向,经10余年的临床总结,在坚持中西医诊疗的原则基础上,发挥中医特色,略有心得,提出立足小儿“虚实夹杂”的体质特点辨证用药,坚持严格“饮食管理”,进行儿童哮喘的全面系统防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西医学针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用药等方面在近几十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临床症状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预防哮喘发作、救治危重症哮喘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西医学针对哮喘的治疗,大多数局限于临床症状的控制,其用药多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并且限于对人体免疫系统认知的局限性,针对免疫功能紊乱引发哮喘的核心病理机制认识尚不清楚,导致对因治疗不足。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多国专家设定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认为哮喘是一种终生疾病,把哮喘的防治目标设定为“控制哮喘发作”。
目前西医学对哮喘的治疗周期较长,一般为3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到数年,并且容易出现用药可控制哮喘发作,停药则反复的药物依赖现象,部分特殊体质的患儿甚至要终生用药。这种长时间的用药,需要我们在看到其积极治疗作用的同时,要意识到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目前主流治疗哮喘的药物上市时间较短,目前的临床证据虽然告知我们不良反应很小,但是因为其临床使用时间的问题,缺乏长期的大样本数据资料,因此在临床用药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是应谨慎面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另外,其治疗有效率的问题,目前最时髦的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疗法,其对哮喘的控制也仅在80%左右,还有大约20%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西医学治疗哮喘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哮喘的发病机制,以从根本上治疗哮喘,而非单纯的对症治疗;尽可能的缩短用药时间,降低用药潜在风险;提高难治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提高哮喘的控制率;减轻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
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对哮喘的认识逐渐深入,历代医家对哮喘的防治有着诸多的论述,但是同时有“名医不治喘,治喘必丢脸”,“外不治癣,内不治喘”的警示,哮喘的治疗也是传统医学的难点,特别是各位医家对哮喘的论述多偏向于个体的治疗,各种学说混杂,造成了现代的临床中医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导致临床疗效差别很大。中医学以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立足于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问题,并且秉承“治病必求于本”的理念,从根本上探究问题。
中医体质学说与西医免疫功能低下、紊乱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改善患儿的体质可以很好的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功能紊乱,从而从根本上治疗哮喘,达到釜底抽薪的治疗效果。笔者在遵循前贤的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患儿的体质特点,临床上坚持系统管控的诊疗模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论述如下:
第一,中药治疗:中医临床疗效的保证的前提在于体质的识别,传统医家对于哮喘的论述非常明确,“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因此哮喘产生的原因本质上是“虚证”或“寒证”,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食物的过度摄入,以及过度的添加衣物,出现“实证”的表象,出现体质化热的现象,但这种热象是一种虚热,可调可清但不能过度寒凉药物泻下,过分寒凉会损伤机体的阳气,抑制身体的免疫功能,在临床的实践中,现在哮喘患儿的体质已与传统单纯的“寒哮”、“热哮”有很大不同,多数表现为“虚实夹杂”或“寒热夹杂”的特点,临床实践中,立足于患儿的这种体质特点,组方用药,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急则治其标,以汤药止咳平喘化痰,缓解期则缓则治其本,以水丸健脾补肺益肾,其治疗周期一般2-3周为一疗程,7岁以后的患儿在缓解期需要口服水丸,一般1-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如患儿喘憋明显,可配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速效支气管扩张剂短时间应用2-3天的时间),临床观察,多数患儿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极大缩短了西药的剂量和使用周期。
第二,坚持严格的“饮食管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医膳食营养学、传统中医忌口为基础,结合食入组过敏原检测、现代医学关于免疫耐受的理论和中国膳食营养指南,提出过敏体质患儿的“饮食管理”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在初期的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控制,过敏症状缓解后采用逐步少量单种添加的方法,既能保证膳食营养,又能很好的控制过敏症状的出现。另外,从传统中医学来讲,适当控制饮食,会减轻脾脏的负担,促进脾功能的恢复,发挥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减少痰湿的产生,从根本上控制哮喘的发生。
第三,发扬传统医学的关于小儿“变蒸”的理论,辨证治疗小儿“发热”。目前,临床在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患儿中滥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现象非常突出,特别是对于罹患哮喘的孩子,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最大的危害在于免疫功能的抑制,加重和诱发哮喘发作,因此临床中必须严格把握抗生素和激素使用指征。对于选择中药治疗的发热患儿,充分认识传统儿科“变蒸”的这一理论的指导意义。适当发热,可以“变其情志,发其聪明,蒸其血脉,长其百骸”,增强身体的阳气,而滥用苦寒之品急于退热,则会攻伐机体阳气,抑制小儿的生发之气,得不偿失。因此适度发热,无论中西医两个方面来讲,均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过程,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不能过分干预,对于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应该让家长充分理解,临床上医生的主要职责是尽早发现及处理并发症和控制高热,而不是单纯快速退热。
第四,重视胃食管返流在哮喘发病中的诱发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哮喘发作并不都是单纯的气道过敏,而是多因素大的,其中胃食道反流就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目前有文献报道,在儿童哮喘患者中胃食道反流的发生率约为55%到63%,特别在于一些难治性哮喘,其发病率更高,我们在临床的辨证用药中,充分考虑到这类患儿脾虚的体质特点,以健脾为立法第一要素,可极大缓解患儿的脾胃功能,减轻胃食管反流的现象,从而能更好更全面的治疗哮喘。
第五,指导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运动会促进免疫功能的发育和完善,特别是从中医学角度来讲,脾主肌肉,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大龄儿童适当进行无氧运动,促进肌肉生长的同时,会极大的改善脾的运化功能,增强体质,我们设定了针对哮喘儿童改善体质的运动方法,并用于指导日常的锻炼,在改善体质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六,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同步心理辅导。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度为70%~80%,因此其父母大多数为过敏性体质,过敏体质的人群,其性格敏感多虑,对孩子来讲,过分紧张和有压力成长氛围,对孩子的免疫功能是有明显抑制的,因此需要教育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日常家庭教育以鼓励为主,激发孩子的正能量,有助于孩子免疫功能的快速提高。对敏感多虑性格的家长来讲,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多时候会影响家长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出现有病乱投医的情况,因此,临床中通过宣教及良好的疗效,让家长认识到哮喘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学会辨证地看待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疾病,树立平和的心态,科学的护理,从而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得到正常的发育、完善。
小儿为“纯阳之体”,其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智能、身体、免疫、心理等处于不断快速发育完善的过程,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遵循小儿的这种生理特点,坚持中西医哮喘防治诊疗原则,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效果,达到临床痊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