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子植入治疗的基本概念及范畴
1、概念:粒子植入是近距离放疗的内容之一,它的基本做法是将具有一定规格、活度的封闭性的放射源,用施源器,通过微创方式直接放到人体组织内部,对肿瘤组织进行高剂量照射,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山东省胸科医院肿瘤中心张峰
2、粒子形态特点:放射性粒子植入只能是广义的靶向治疗手段,严格地说属于放射治疗。常用125I、106pd等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分别为60天和17天。但产生的r射线能量很低,组织内射程17mm,能够在局部产生很高的辐射剂量。125I、106pd被高密度针合金管密封,形成4.8mm×0.8mm的籽粒,借助手术、超声、CT引导,将籽粒植入瘤体,能够在近距离、长期对肿瘤进行照射。
二、粒子植入方式:
应用超声引导、CT、MRI定位技术,充分保证了种植位置的精确性,是治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更加理想,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优于常规治疗,且副作用小,生活质量高。明显减少了治疗并发症。
粒子植入分为暂时性植入和永久性植入。暂时性植入放射源活度大,多为高剂量分次照射,多数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永久性植入,放射源活度小,粒子在瘤体内长期留置。具体植入方式:1、模板插植;2、B超或CT导引下插植;3、术中直接插植;4、三维立体定向插植;5借助各种窥镜直接插植。
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生物学优势:
1、肿瘤组织有实质细胞(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血管和结缔组织)组成。肿瘤组织对放射的敏感性遵循B-T定律,即人体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繁殖能力越强的组织对放射线越敏感,分化程度越低的组织对放射线越敏感,反之亦然。
2、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受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它与正常组织的差别表现在增值能力、分化能力、再生能力和组织微血管等方面。
3、肿瘤细胞具有不受控制的无限增殖能力,但由于空间限制,血管供应不足,造成一部分肿瘤组织停止增殖,远离血管细胞层,成为乏氧细胞层和坏死层,半径超过200um的肿瘤就会出现坏死。乏氧细胞的存在是影响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4、细胞的放射性损伤分为致死性损伤、亚致死性损伤、潜在致死性损伤。
四、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优点:
1、有三维治疗计划设计,能够精确完成肿瘤及周围组织关系的三维形态重建,准确设计植入粒子的位置、数量级施入路径。满足了靶区剂量的具体化、个体化的优化设计要求。
2、明确提高了肿瘤靶区的接受剂量,能够达到高剂量靶区适行,减少放射损伤的并发症。
3、提高了放射敏感性,低剂量持续照射,能够对不同分裂周期的肿瘤进行不间断照射,有较高的放射生物效应。
4、能够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性粒子在组织内放射距离短,仅有1.7厘米,通过调整粒子源的间距与活度,很好控制靶区外的剂量分布。
5、放射性粒子为钛合金封装的微型粒子,与人体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且不会产生放射泄漏及治疗路径的污染。
6、操作简单,创伤小,设备及治疗费用低。
7、防护安全,短半衰期、低能量、低活度的封闭性放射源始终有专用容器放置,手术操作过程不会受到粒子的照射。
8、放射并发症远低于外放射治疗。解决了外放射分次照射、短时不足,因呼吸上下移动胸腔内恶性肿瘤,接受放射剂量不均及因外放射放射源强度大,引起并发症明显等缺点。
五、治疗范围:放射性粒子首先被FDA批准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临床也应用于肝癌、肺癌、脑胶质瘤、鼻咽癌、口腔癌、直肠癌等。尤其对于肝癌、肺癌及局部骨转移或其他其他软组织转移等部位相对安全成熟、疗效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