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一期进行清创,开窗引流,灌洗等是常用手段,但是往往效果不佳。二期行自体骨移植一直是填充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是其来源受限[1][2],而且在炎症控制不充分时多被吸收或成为死骨。而同种异体骨虽然可以解决量不足的问题,但又存在可能引起免疫反应或是加重感染等不足[3][4]。抗生素骨水泥的出现,特别是抗生素链的应用,为骨髓炎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其不可吸收,成为病灶部位异物,需要手术取出后再植骨。近年来,医生把更多地关注投向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和可注射、可载药等优点的硫酸钙和磷酸钙骨粉,使其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
治疗方法(分为2期进行)
一期治疗:
1.软组织病灶切除,坏死骨清除。病灶区辅以中药外敷。
2.病骨开窗引流(髂骨、跟骨)。
3.灌洗(胫骨、股骨),对硬化骨采用磨钻打磨其表面处理。
4.对于长管状骨已经封闭的髓腔,在扩创时凿开髓腔。
5.在髓腔内首先添加抗生素链或抗生素骨水泥作为抗炎的过渡阶段,同时置管灌洗。4~6周后再次手术取出水泥。
6.再次清扩创。
7.手术前常规作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治疗过程中根据辨证给予外用和内服中药。
二期治疗:
1.所有病例经过一期常规治疗,时间约为4周~6周。
2.局部病灶没有红肿、疼痛、脓性渗出后,根据培养结果使用载药抗生素骨粉填充,伤口一期闭合。
3.抗生素与骨粉比例举例,为5g思迪骨粉加0.8g万古霉素。根据病灶大小不同,使用载药骨粉量5g~30g不等。
4.自制备载药万古霉素骨粉方法及用法:按照思迪硫酸钙骨粉的用法,5g骨粉加入0.8g万古霉素。抗生素量随骨粉多少呈倍数加入,对骨粉凝固后的强度不会造成影响。首先,取出抗生素链再次清创病灶,观察病灶周围呈新鲜骨质,冲洗干净并拭干病灶区。取无菌包装的骨粉,加入相应倍数的抗生素,用包装内的稀释液加以调和至糊状,在6分钟内填充至病灶内。
相关文章